E路先行社會實踐團數字化文旅產業研究
2020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高達近40萬億元,成為新冠疫情爆發之后推動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的中流砥柱。在現在這樣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的背景下,數字化文旅產業的市場大大增加,在這場半年變局之旅中,旅游業應用數字技術,深挖傳統文化內涵,在一定的程度上極大地促進了文旅產業的發展。我們調研發現,當前數字化助力文旅產業發展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五個大方面,其中包括政府治理、游客服務、景區管理、旅游營銷和人才培養五個大的方向。政府方面的有國家出臺的“一部手機游云南”等,類似于這樣的項目有很多,志在發展“數字中國”。而游客方面的有我們的吃住行全程線上無接觸式服務,數字技術完全融入我們的游前、游中、游后,現在技術已經達到了“無人管理”,也依舊能夠給消費者五星級人性化服務的標準,節省消費者時間的同時還給商家提供了便利。景區管理方面,激活了文旅產業的潛在游客和二次消費,實現了傳統文化景區的設施配置的最大限度利用。旅游營銷和人才培養這兩個方面則是利用知識分子對文化的認識程度去更好地發展數字化文旅產業。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用過去的邏輯做事。所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發展的關鍵。數字化文旅產業就是科技與創新的結合物,所以近些年來,數字化文旅產業才會順應時代,迅速發展。數字化文旅產業發展起來之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更好地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不僅僅我們的國人可以在移動端參觀我們的傳統文化,當然也包括我們經典的儒家文化,而且外國友人也可以通過活靈活現的畫面背景模擬,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體驗古代人文的魅力所在。再者,我們站在政府的角度出發,運用數字化思維,通過數字政府建設實現從“數字”到“數治”的良好圖景。從產業的角度來說,數字經濟、智能對話、技術服務給傳統文化的參觀者更多、更好的文化浸透,既宣傳中國獨具魅力的優秀文化,也促進了當地的現代化服務。
數字化包括我們所說的云計算、大數據、5G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也利用數字化技術帶來的方便將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由于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各種景觀,結合網絡直播平臺電商等新經濟平臺,全息互動投影,豐富虛擬體驗內容,文博數字體驗展,開發旅游演藝,光影技術沉浸式體驗。我們除了做到了“傳播”,更重要的是我們做到了“保護”,以這樣的形式展示文物,減少了文物暴露以及文物與游客的直接接觸。數字化文旅產業可以建設數據匯聚平臺,能夠支持線上線下同時開放,推動全流程數據采集,提升數據流通商用共享水平。構建數據安全責任體系,增強數據安全服務,提高文旅網絡使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我們E路先行社會實踐團今年暑期尋書記足跡、揚儒家文化,我們帶著朝氣蓬勃來到了孔孟文化之鄉,探尋儒家經典,傳承優秀文化。在濟寧,我們微笑的臉龐和颯爽倩麗的英姿,伴隨著這短暫而充實的十二天社會實踐。從曲阜到鄒城再到嘉祥,我們感受到的除了經典的儒家文化、傳承的孔孟思想,還有濟寧人民的熱情。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們不僅僅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到了許許多多最真誠的友誼,提升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接觸人工智能模擬機,了解數字化文旅產業,也在積極利用自己的所作所能去助力文化產業復興,元宇宙概念的提出,5G技術的迅速發展,物聯網的處處相聯,數字技術迅速提升并逐漸成熟,未來一定是數字技術的天下。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數字化文旅產業一定會把這獨一無二的歷史銘記并傳承,新型技術為文旅產業構建了新格局,文旅產業一定會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數字化。
時間:2022-08-17 作者:馬冉冉、劉洪臻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