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國演義》讀后感 張崇彬
我最近在與一位深謀遠慮的老師交流。你們知道是誰嗎?對了,這位老師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書中有三絕: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通過這三絕,讓我們了解到各實力人物如何團結、籠絡和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斗智斗勇。
曹操可真“奸”啊!奸詐詭秘、老謀深算,信奉“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看出他有多么奸詐、狡猾,在和陳宮逃亡途中,因多疑而殺了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一家;
關羽又是何等有“義”啊!在徐州被攻破后,關羽被迫降曹操,而他一聽見劉備的消息,不管山高路遠地尋找劉備。在途中,他“過五關,斬六將”等英雄事跡傳為美談,不僅如此,刮骨療毒也是令人贊嘆不已;
諸葛亮真乃“智”的化身,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欲擒故縱南蠻王孟獲、嚇跑司馬懿的空城計、大霧中草船借箭、上方谷司馬懿被困,計計得勝,真乃智絕也!
三國演義是智慧的戰場,不論兵多兵少,只論將才和智慧,這是其中的精髓,也告誡我們:做事要有巧妙的方法。希望大家好好閱讀,學習其中的精髓!
篇二:《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歷史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獨特手法刻畫出了一千多個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勇的劉備、張飛、關羽;忠實國家的王允;小肚雞腸的周瑜;還有個兩面人物曹操……
使我受益匪淺的還要數“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將孫皓三分歸一統”這一篇章。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經打敗了魏國,知道必要伐吳,便立大帝孫權太子孫和之子孫皓為帝。但因孫皓即位后兇暴日甚,酷溺酒色,讓羊祜有了可乘之機,派人前往洛陽請伐吳,司馬炎看見了大喜,派人去伐吳。當時的孫皓昏庸無能,沒有作戰計劃,敗在了司馬炎手里。于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等全部歸西晉,司馬炎又封孫皓為歸命侯。三國也歸于西晉了。它讓我明白了做“王”要盡到責任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讓就是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了,他的智慧不得不令我驚嘆。劉關張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就是一句話:《三國演義》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讀物。
篇三:三國演義讀后感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套書,百看不厭里頭有道理,還有些感受
在《三國演義》中,人物都有性格,有的奸詐無比,有的為人寬厚,有的智勇雙全,有的有勇無謀,有的……性格決定他們的霸業,如:呂布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所以為人所憎。最后被曹操打敗;袁紹統治冀、青、幽、并四州,精兵70萬與曹家7萬交火,但曹操燒烏巢,收大將張邰、高覽,將袁軍殺得只剩四五萬人,曹操收了無數軍兵,人馬多達83萬,詐稱百萬,勢力大有增長。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故事以及人物性格,還有許多從人物身上得出的道理:關云長大意失荊州告訴我們不可驕傲;袁紹大敗于官渡告訴我們不可輕率;馬超大敗于潼關告訴我們不可心急,曹操曾割須棄袍于潼關,但他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告訴我們必須忍住眼前的不利與不快,成功才可以到來。
看《三國演義》對我們十分有好處吧,希望大家也能都來看一看這部歷史巨作。
篇四:讀《三國演義》有感 范耘滔
一本好書,是值得我們去反復閱讀的。今天,我就又一次,去細細地品味了一本書——《三國演義》。
在東漢末年,由于漢朝的軟弱無能,從而導致了三股勢力的形成,逐漸成立了異常鼎盛的三國,各自雄霸一方。他們的首領分別是:曹操、劉備、周瑜。為了統一中原,他們便一心想征服對方,成為霸主。可惜,這個夢想誰都沒有實現,最后還是被西晉,翻開了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新篇章。就這樣,曾經那個興盛一時的三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銷聲匿跡了……
過去,人們為了權力與地位,而相互之間明爭暗斗、發動戰爭。現在,人們逐漸明白了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三國時期的波瀾壯闊,無不令人贊嘆,它為歷史,譜寫餓了精彩的一頁。其實,現代社會和是三國也有幾分相似。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與他人友情破裂、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明槍暗箭……人的惡性一面在此暴露無遺。雖然諸葛亮很高明,卻也沒能去說服其他人和平相處啊!
《三國演義》我還會反復去讀,因為這是一本能讓人不斷有收獲的一本好書。
篇五:讀《三國演義》有感 舒揚
當我讀完《三國演義》后,有一個故事使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馬謖拒諫失街亭”。
這個故事是說司馬懿攻打街亭。馬謖愿去守街亭,并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便派他和平平去守街亭。到了街亭,馬謖要在山上下寨,王平再三勸阻,馬謖還是上山下寨。魏軍到了街亭,看馬謖在山上下寨,立刻切斷水源,放火燒山。最后馬謖逃走,街亭失守。
這個故事表面是因為馬謖不聽勸告,一塞上山下寨,使蜀軍亂套,街亭失守。但我認為主要原因卻不在他身上,諸葛亮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劉備生前說過,馬謖這個人不可大用。可諸葛亮就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讓馬謖去官運亨通蜀軍的咽喉城——街亭,害的蜀軍失去了它。
一個人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諸葛亮可是蜀軍中的一位絕頂聰明的軍師,可他也會犯很多錯誤。有時優點不可能是個純優點,它中間也包含著不好的因素。如:諸葛亮太謹慎了,不敢直出敘谷,攻打眉城,不然他應該早就攻取長安了。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我們一定要努力改正缺點,爭取讓缺點變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