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為友,為精神打底;與博覽同行,為人生奠基。
期中考后,七年(9)班的孩子們又饒有興致地捧讀起了經典神話——《西游記》。他們為神話中唐僧一心向佛、善良無私;孫悟空勇敢大膽、胸懷寬廣;豬八戒好吃懶做,卻又一心向善;沙僧忠心耿耿、安于天命而津津樂道;為吳承恩塑造的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異而拍手叫好;更為曲折離奇的取經故事而愛不釋手……
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而我則要說,與經典為伴的孩子也不會變壞!但愿孩子們的成長中有經典一路作伴!
下面就摘錄孩子們這一個月來的讀書摘記、讀后感,分享課外閱讀經典的心得與帶來的快樂。
1.【閱讀篇目】:《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日期:2017.12.10
【文章大意】:
本回描寫孫悟空赴東海龍宮索取金箍棒等諸寶,再闖地府幽冥強銷生死簿籍,導致龍王、閻王上天庭告狀,玉帝降旨招安。
【詞語摘錄】:
旗幡長久之計劍戟陰霾
斧樾榔慷解數華彩
【佳句摘抄】:
你看這猴王,分開水道,進回鐵板橋頭,躥將上來,只見四個老猴,領著眾猴,都在橋邊等候。當時大張旗鼓,響震銅鑼,廣設珍饈百味,滿斟椰液萄漿,與眾飲宴多時……
【讀后感悟】:
本回寫了孫悟空入龍宮探寶,去陰曹地府勾生死簿,上天宮叫擾王母娘娘蟠桃宴……這一回讓我感受到了孫悟空,他是個英勇無畏的英雄,他代表了人民群眾對惡勢力的抗爭;從某意義上來說,《西游記》就是孫悟空的英雄傳,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因為他具有敢于與強大的勢力斗爭的精神,這令我十分欽佩!
——蘇宇桐
2.【閱讀篇目】:《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日期:2017.12.9
【文章大意】: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詞語摘錄】:
標志時節損傷仇隙周密
解數慳吝志誠分曉公然
【佳句摘抄】:
大圣長嘆一聲“好厲害的婦人!怎么就把老孫送到這里來了?我當年曾記得在此處告求靈吉菩薩降黃風怪救我師父。那黃風嶺至此直南有三千余里,今西路轉來,乃東西方隅,不知有幾方里。”
【讀后感悟】:
這句話屬于側面描寫,,它突出了對手的強大,從而引出下文中悟空戰勝她的不易,也反襯出悟空的英武。同時,這段話也采用了語言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悟空的好記性和“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精神本性以及其強大的戰斗力。強強對話者,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提升了讀者的興趣。——李祎飏
《西游記》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讀后感.jpg
3.【閱讀篇目】:《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日期:2017.12.10
【詞語摘錄】:
火眼金睛耀武揚威天羅地網水泄不通
筋疲力竭天昏地暗
【佳句摘抄】:
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云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
【讀后感悟】:
《西游記》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令我驚嘆;唐僧師徒四人的堅定執著、不畏艱險的精神,更讓我感動。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學習不就是要去取得“真經”嗎?而學習道路上也會布滿荊棘;但“工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就會取得最終的成功。——陳熙杰
4.【閱讀篇目】:《西游記》·《智過滅法國》
作者:吳承恩日期:2017.12.10
【詞語摘錄】:
毫不在意祥云滿目不祥之兆鋒利無比
【佳句摘抄】:
店老板聽更是高興,趕緊給四個人準備吃的,領著他們來到了樓上休息。悟空看到月光明亮,害怕晚上被人看見光頭,所以就跟店家說他們需要密不透風,沒有光亮的休息。
【讀后感悟】:
本回故事情節設置上沒有太過新穎的東西,但是要“殺一萬個和尚”卻顯得十分有意思。唐僧師徒一路西行,不僅經歷磨難,還經歷了無數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要“殺一萬個和尚”便是無數奇事中的一件。可以說,吳承恩的《西游記》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取經的故事,還向我們講述了世界的奇怪現象,這其實也影射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具有非常濃厚的社會現實意義。——姜笑容
5.【閱讀篇目】:《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日期:2017.12.9
【本回大意】:
孫悟空去向羅剎女借芭蕉扇,費勁了心思,可羅剎女因為孫悟空而失去了兒子紅孩兒而感到悲痛,于是自不量力地去向孫悟空劈面打,但是羅剎女怎能打得的過,最終芭蕉扇還是被孫悟空搶走了。
【詞語摘錄】:
切莫多言仇隙驍雄左擋右遮沉酣
解數周密
【佳句摘抄】: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的唐僧過山,就送還于你。我是個志誠的君子,不是借物不還的小人。”
【讀后感悟】:
這里運用了神態、語言描寫。孫悟空為了能借得芭蕉扇,滅掉火焰山的大火,好讓師傅去西天取經,好言相勸羅剎女,便表明自己的意圖,從中也可以看出孫悟空也不是蠻不講理的,不近人情——付廣哲
6.【閱讀篇目】:《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日期:2017.12.9
【詞語摘錄】:
熠熠生輝依依惜別
【佳句摘抄】:
唐僧仔細看那猴子,見他尖嘴猴腮,頭上長滿青苔,手掌指頭積滿了污垢,眉宇間,鼻凹里到處是泥土,鬢角邊也有不少青草,雖然不分難看,但一眼睛熠熠生輝。
【讀后感悟】:
從這里可以看出孫悟空當時的樣子十分難看,可見他這五百年來受了不少苦,不過,從他的眼睛里,依然可以看出孫悟空的聰慧。——應瑄瑄
7.【佳句摘抄】:
“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讀后感悟】:
這里是語言描寫,這是佛祖的語言,寫出了他對取經人的看重,為觀音菩薩奉如來之命上長安尋取經人做鋪墊;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取經故事的前奏。
——李博雅
8.【佳句摘抄】: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圣,今朝難滿脫天羅。
【讀后感悟】:
這是孫悟空的外貌描寫,突出了他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人物形象。“尖嘴縮腮,金睛火眼”表現他本領高超,與一般猴子不同;“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表現他與大自然親密相處,心性狂野;“眉間土,鼻凹泥,……手掌厚,塵垢余多”表現他粗野,不經管教的形象。寥寥數句,就形象地寫出了孫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堪稱經典。——施眾琦
9.【佳句摘抄】:
孫悟空在旁聽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開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然被祖師看見,叫道:“你在班中,這么癲狂業務,不聽我講?”悟空道:“地誡心聽講,聽到老師傅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詞,踴躍之狀,望師傅恕罪。”
【讀后感悟】:
這里運用動作描寫,抓住了孫悟空身上具有猴性的典型特征來寫。“抓耳撓腮,眉開眼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將猴性刻畫得栩栩如生;而師傅因此責備他,還稱識得妙音,這為日后單傳給他的絕技埋下伏筆。——王旭
10.【佳句摘抄】:
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
【讀后感悟】:
這句話是動作描寫。寫出了孫悟空的大膽無畏,同時,以別的猴子的猶豫反襯出他的義無反顧縱身跳入瀑布,為下文他去龍宮,大鬧地府,大鬧天空,而埋下伏筆。——李博雅
11.【佳句摘抄】:
兩個人回去之后,唐僧對他們說:“徒弟們,這個妖怪居住在這個地方,他一定知道這條河的水性,我們要過這條河,就一定需要他的指點。”
【讀后感悟】:
這是唐僧第一次提出建議和觀點。要知道,在整個《西游記》當中,唐僧這一形象常常是個幫倒忙的角色。因此,唐僧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具有建議性意義的觀點十分有意思,也可以說這是一個亮點。——鄭濤
12.《三借芭蕉扇》讀后感
一借芭蕉扇,老孫受了騙;二借芭蕉扇,老孫遭了難;三借芭蕉扇,老孫終夢圓。看來,人間的許多事情,就像老孫借芭蕉扇一樣,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失敗了,從頭再來,不氣餒,不放棄,最終迎來的是成功的喜悅!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上,也好好學習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吧!——張佳瀅
13.《真假美猴王》讀后感
《西游記》中的《真假美猴王》可謂是精彩絕倫,主要講了取經路上孫悟空因打死一個強盜而被唐僧趕回花果山,六耳獼猴假冒孫悟空,與孫悟空大戰,真假難分,最終被如來識破,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的故事。
六耳獼猴的本領也真是高,但終究被打敗,因為邪不勝正嘛!唐僧若是相信孫悟空,妖怪不可能輕易得手,唐僧慈悲卻善惡不分,經常被妖精所迷惑,導致孫悟空常被冤枉,但孫悟空對師父依然忠心耿耿,令人佩服!——陳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