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大新年心愿就是每天都能讀點書,有所心得及時記錄。其實并不知道能否真的堅持下來,但這虎頭總得虎起來。也亦或是借用好習慣21天養成的理論,看看21天后會有什么化學反應。
今天繼續讀林夕的書《原來你非不快樂》(P128—P150)。
回味幾遍的語句是一代高人詩佛雙全的弘一大師的話“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替別人想不是替別人著想,而是理解他何以有這樣的表現。”凡事無論對錯,終有原因,理解原因,便不難理解表現。
我們多說“包容”,卻少提“尊重”。林夕說“說包容,都顯得真理在我手,需要帶有原諒容忍對方有別于自己的地方。尊重,則是無需要互相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一套,不打算用力勉強改變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和諧。包容是居高臨下的架勢,尊重才是平等的視線。
木村拓哉主演的《美麗人生》,坐輪椅的常盤貴子非常抗拒木村推她上路,因為自尊,她寧愿用雙手代腳。木村選擇彎下身來,從常盤的視線看世界,不感慨命運的不公,不想著包容這個執拗倔強的女孩,而用平起平坐的視角來共享這個世界的美好。
所以對于身邊的親人,朋友,多用尊重。對自己倒可以包容,每一秒的自己都可能不同,包容曾經或現時或未來沖動的、幼稚的、邪惡的、無理的、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