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后白巖松深深的搖了搖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月都沒看一本書了,之前說的一周一本書的量好像有說話沒算話了。突然想起也有買白巖松的一本書,趁著這個時間,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還記得看柴靜的《看見》時,眼淚一次次狂飆。總覺得新聞媒體人都有一種讓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細節讓人落淚,回過頭又覺得社會還有很多層面,但是還是需要保存樂觀,繼續生活。
這次翻開《白說》也一樣,雖然和看《看見》的文體非常不一樣,也確實男士的表達也許沒有女士那么細膩。但是同樣,給予了我很多感觸。
書分為了“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五個章節來呈現。因為有些涉及新聞的內容,雖然看得懂但是其實不是很感興趣,只能看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想法。
作者多次在書中說到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不管什么事情,上來就先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也導致我們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實生活好像很難分清楚那幾分鐘好,那幾分鐘壞,有的好像只是平淡與不斷的重復。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學會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尋找能夠讓自己無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內容很多,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歡“歲月”這節的最后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現在合上書卻想不起來到底講了些什么,這也許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的內容,但是有些畫上線的內容能夠被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