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缺乏自信,所以我們追求自信,最后變得更加卓越,這也是心理學家阿德勒關于個體發展的觀點。可是一旦某個群體變得自信,事情就往往朝著失控和可怕的方向變化,因為他們所謂的自信是虛假的自信,他們認為只要加入了群體之后,個人就可以免責,就代表了“理性”。
有些國內國外的邪教組織頭目宣揚的自己的所謂邪教理念,控制下面的教徒,實施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變得盲目自信,給下面教徒洗腦,做出來一些平時看似不可能做出來的事情,比如殺人,放火等行為,就是一種讓邪教理念盲目充斥理性大腦的超自信行為,是一種非理性的不可思議的愚蠢舉動。
難道邪教徒和他們的首領不讀書,不思考嗎?他們沒有了理性判斷嗎?其實他們都有,可是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們已經被自信沖昏了頭腦,他們相信他們足夠自信征服他人從而控制世界。
第三個是情緒化行為導致個體緒化導致個體喪失理性思考能力,引爆非理性的暴力行為。
群體的行動要靠情緒來催化,如果說智商和信心是烏合之眾的反應物,那么情緒化就是催化劑,烏合之眾的行動需要情緒化來引爆,在情緒化的裹挾下,事實已經不重要了,或者他們已經看不到事實了,于是他們變得非理性了,甚至變得非常暴力了,可是他們自己感覺不到。一種非常可怕的暴力行為的導火索,往往下場就是變得更加狂熱,盲目和非理性訴求達不到引起的暴力行徑。
最近發生在香港的示威游行上升到打砸搶燒的暴力行為就是典型代表,這其中有國外勢力背后暗箱操作,也有個人情緒化失控導致的暴力破壞行為,讓香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是一種可怕的烏合之眾的行為,智力下降了,自信心增強了,負面煽動情緒激烈了,烏合之眾就隨之產生了。
個體的情緒化本就很容易讓人失控,讓事情走向極端,集體的情緒化更就如此了。但是個體的情緒化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但是群體的情緒化就不會如此了,集體的情緒化往往會如同開了閘的洪水一樣,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今年隨著互聯網的深度普及,這種現象也在網上得到體現,特別是互聯網背后的隱蔽性、匿名性更是助長了這種現象的發生,所以一些鍵盤俠無處不在,他們憤世嫉俗,在網上發帖攻擊他們認為不合理或者看不慣的人或者事情,喜歡深扒明星的隱私以供消遣娛樂,一時間謠言四起,混淆是非,于是水軍無處不在,一群烏合之眾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