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快要30歲的年紀,讀了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很多內容都已經忘記,但是,收獲確實慢慢的,更新了一些自己的陳舊的觀念,“不虛此行”。
1.想要成功,不是僅僅靠努力就行的。多干活,上哈佛的方法論,也許并不是很適用。(當然,做任何事情,必要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2.不必為未來而擔憂,也不必給自己的未來做出非常詳細的計劃。因為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未來存在無限的可能性,當你設定好唯一的路徑的時候,你也在放棄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3.最震撼的一點是,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未必是很正確的,或者說,至少是存在適用范圍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比較適合行業規則變化不大,隨著不斷的精深練習,技能能夠得到提高;而且,主要憑借個人努力就能獲得成就的行業。比方說,體育運動,音樂,舞蹈,編程肯定算是可以通過一萬小時練成專家的。我就比較好奇的是,投資或者說投機,炒股票,期貨這個行業,能夠通過一萬小時的鍛煉,成為專家嗎?
4.找到自己的意義與激情。要嘗試給自己的人生賦予一定的意義,并確保自己對這個意義有激情。意義是外在的,是對i外人的,比方說,希望能夠改善中國的環境,希望能夠通過投資理財,幫助國人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激情是內在的,是要你在最求人生意義的過程中,你是有充足的激情的,動力的,成就感的。在很大程度上,意義是可以不斷賦予的,激情是可以不斷培養的。
5.立足于自己的工作,不要隨便跳槽。畢竟,你也不會知道下一個老板是好還是壞?你也不能確定下一份工作是否更加有前途。所以,不能夠僅僅因為一點點工資的提高、職位的晉升,就放棄現有的崗位。當然,差距過大的話,還是要考慮重新做規劃的。
6.要培養同理心,能夠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專注傾聽別人講的是什么。而不要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已經懂了,要有一種和別人溝通的耐心。
7.嘗試培養弱關系。現在很多講人際關系的書,都在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社交上,要進行深度社交。這本書提出,要培養一些弱關系,通過弱關系,不僅能夠擴展自己的眼界,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好運氣。
感興趣你也可以讀一讀,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