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的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漁夫——圣地亞哥,連著84天一條魚都沒有捕到,可是在第85天,他發現了一條比自己漁船還長的大馬林魚,并與他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大魚被圣地亞哥殺死了。因為魚太大,圣地亞哥把它綁在了船邊,可是大魚的血引來了一群鯊魚,鯊魚對綁在船邊的馬林魚發起了一次次攻擊。饑寒交迫的圣迪亞哥拼盡全力擊退了鯊魚,但是原本完整的馬林魚只剩下一架魚骨。我十分欣賞老人的精神,就如他所說,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一個人可以不復存在,但它不能認輸。他在與大魚的搏斗中一直堅信自己能行,并且當大魚只剩下魚骨時,他也要堅持把魚骨送回岸上。
當他連續84天沒有釣到魚時,其他漁夫都嘲笑他,認為他的運氣已經糟糕透了,都不想靠近他,但他卻認為他的好運才剛開始,就是這些精神使他打敗了大馬林魚,擊退了鯊魚。他雖然輸給了鯊魚,但他在精神方面卻是贏家,所有的這些都不得不讓我肅然起敬。
其實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敗屈服。生活中,有些失敗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要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而不是放棄,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老人與海讀后感400字左右: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圣地亞哥在墨西哥灣流捕魚,八十四天沒有魚上鉤,原本跟著老人的那個男孩也因此走了,去了另一條漁船上。雖然如此,老人并沒有放棄,他始終堅持最初的信念,繼續出海捕魚。使我十分敬佩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老人與大魚博斗的場景:老人在一無所獲的四十八天后,終于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巨大馬林魚,老人與大魚周旋了兩天,終于殺死了這條大魚,可是血腥味又引來了無數鯊魚,老人又與鯊魚進行了殊死博斗,即將收獲的大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他自己也被擊垮了,當老人回到港口時,大魚只留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剛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老人如此堅持,可當我再次閱讀時,我突然就明白了,用小說中的話來說:“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