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貓·狗·鼠》貓具有“盡情玩弄”老鼠、配合的時候愛啤叫、時而“一副媚態(tài)”等習性。作者表面上討厭貓,實際上卻深深地鞭撻了與貓有類似習性的一類人,比如當時社會上的一些所謂“正人君子”、軍閥統(tǒng)治者的幫兇。作者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yǎng)的一只可愛的隱鼠最終慘遭殺害的往事,借以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
2.《阿長與《山海經(jīng)》》文章回憶了作者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選取能突出人物特點的幾件事:她的睡相不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了“我”的隱鼠、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刻畫了一個純樸善良的封建女性形象。她有著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她不僅樸,而且善良、能夠關愛別人。作者由原來的討厭她,變成敬她、愛她。整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對長媽媽深深的緬懷之情。
3.《二十四孝圖》《二十四孝圖》是一本宣揚封建孝道的讀物。作者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出發(fā),重點講述了自己在閱讀“老菜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發(fā)的強烈感想,批判了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認為它們是無稽、荒謬、可笑的,是偽君子的所作所為。
魯迅對反對白話、妨礙白話發(fā)展的人的詛咒,以及他對《二十四孝圖》的嘲弄和玩世不恭式的解讀,顯示了魯迅愛憎分明的立場和無所畏懼革命精神。
4.《五猖會》文中主要記敘了作者童年時觀五猖會的情景。“五猖會”是難逢的盛大的賽會,讓人興奮得不得了。然而在出發(fā)的時候,魯迅卻被父親叫住,讓他背書,并下達了“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的命令。一次“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斷給打攪了,變得索然無味。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壓抑心情。文中既對有繁華市井的描寫,也有細膩的內(nèi)心描寫,兩者相得益彰,展示了作者兒時生活的酸甜苦辣。
5.《無常》魯迅描寫了一個“陰司間的鬼”——無常。他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的惡鬼。他公正無私、可親可愛、有人情味。他“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因而受到民眾的喜愛。陰間尚有如此通情達理的鬼,如此公正的裁判,反觀人間呢?這對軍閥統(tǒng)治下的“陽間”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