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日記
晚上十點,恭一來到奧村家,說了自己的推測,奧村剛開始矢口否認,但當恭一要求他去做DNA鑒定時,奧村發現無法狡辯,就承認了一切:奧村初見麻衣后,就想方設法制造機會與她見面,還經常投其所好。麻衣慢慢被吸引,與恭一分手,開始與奧村交往。麻衣懷孕后,奧村卻提出分手。九月一日上午十一點,麻衣打電話讓奧村下午三點去她公寓談談。兩人話不投機,奧村一怒之下將麻衣推下了陽臺。事后,奧村洗凈了杯子,擦掉了指紋,回家后不久,就碰到恭一來送書……聽完奧村的講述,恭一拿起桌上的裁紙刀,狠狠地刺進了奧村的身體……確認奧村死亡后,恭一擦去了刀和門把手上的指紋,關了空調和燈,然后離開了。
寺田看完日記,立刻帶人趕往奧村家,同時派人去抓捕恭一。
奧村果然死在家中,致命傷口如日記所述,是裁紙刀所致。當時室內溫度大約三十度,法醫根據尸體情況,判斷其死亡時間大約是九月三日晚上十點,這跟日記里的時間也相符。DNA鑒定結果顯示,奧村確實是麻衣孩子的父親。當日,麻衣也的確跟奧村和恭一聯系過。然而去抓捕的警員報告說,恭一在逃跑的過程中被車撞死了……
被隱藏的真兇
一周后,寺田整理好案情資料,送到資料室封存。沒多久,負責管理資料的警員冴子聯系寺田,讓他再去調查一下奧村被殺時扶美的不在場證明。結果顯示,扶美九月三日葬禮結束后獨自回了家,晚上十二點睡覺,無人證明。
冴子指出了日記里的兩個疑點:一是為什么去復仇的人不準備兇器,而是隨手拿起桌上的裁紙刀?二是為什么恭一要關空調?
寺田想了想,說:“關空調,也許是他下意識的習慣吧。”
冴子問:“我們會把下意識的行動寫在日記里嗎?”
“這確實不太合理……”
“第一個疑點,只有一種可能,恭一到現場時,奧村已經被人用裁紙刀殺了,恭一想要包庇真兇,決定用‘日記’自首,日記是恭一刻意寫給警方看的,但裁紙刀這個不合理的地方,他沒辦法解釋。真兇也是深愛麻衣的人,符合這個條件的,應該只有扶美,前提條件是她早知道奧村殺了麻衣,葬禮結束后,沖動之下去殺了他。可恭一為什么要寫關空調?”
寺田猜測道:“可能他有必須關空調的原因,但不能暴露。”
“那他不寫就行了呀!事實上他有不得不寫的原因。寫了關空調,警方就會按發現奧村尸體時的室溫推斷死亡時間,但如果當時是把空調溫度打到最低,在警方趕到現場前再關掉空調,那么奧村實際的死亡時間會比警方推定的……”
“更早?”寺田驚呆了。
“是的,奧村實際死亡時間要早于九月三日。恭一費這么大勁,誤導警方把死亡時間推定到扶美沒有不在場證明的時間,說明他想包庇的不是扶美,真兇也不是她。”
“那真兇是?”
“真兇是——麻衣。”
冴子說,警方之前掌握的資料,只能證明奧村是麻衣的戀人,并不能證明奧村殺了麻衣。奧村始亂終棄,可以是他殺麻衣的動機,也可以是麻衣殺他的動機。麻衣是跳樓自殺,那個洗凈的杯子,和擦拭過的門把手,只是有人想讓警方以為麻衣是他殺。真相其實是,九月一日中午,麻衣來到奧村家,要求和他結婚,可奧村卻提出分手,麻衣沖動之下拿起裁紙刀殺死了奧村。回家后,她痛苦萬分,決定自殺。尋死前她給恭一打了電話,這通電話大約是下午兩點。
麻衣在三點左右跳樓自殺,恭一兩點半到三點半都在實驗室,但麻衣的來電讓他感到不安,三點半離開實驗室后他就趕去了麻衣家。麻衣留下了遺書,里面寫了她和奧村的事,包括殺死奧村的過程。恭一看完后,從陽臺看見了麻衣的尸體,然后他趕到奧村家,發現導師真的死了。恭一不希望麻衣死后背負殺人犯的惡名,于是設計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要讓奧村的死亡推定時間延后,讓麻衣得到“死”這一不可動搖的不在場證明。
可奧村背上插著裁紙刀,怎么看都是他殺,這就需要有一個殺死奧村的人,這人發現奧村殺害了麻衣,然后為麻衣復仇。引入復仇情節,奧村的死自然就晚于麻衣。恭一決定扮演復仇者。他把空調溫度調到最低,延緩尸體腐爛進程,然后再趕去麻衣家,制造他殺的假象。完成這些后,他立即離開,五點左右,又裝作匆匆趕來……
恭一的計劃成立的關鍵,就是那本復仇日記。他自導自演了盜竊案,又將日記寄給警方。這之后,他趕去奧村家,關掉空調,這樣警方根據日記發現尸體時,房間里就是正常的室溫。恭一逃跑也只是裝裝樣子,沒想到最后被拐角處開出來的車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