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有寶
不過,那兩人遲早會發現扇面是假的,羅洋看著手里這個“燙手山芋”,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幫羅洋提車的那個交警朋友打電話來約他出去吃飯。
羅洋到了飯館,看到朋友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前幾天有個人因為一起小事故,車被拖走了,等處理完事情取車時發現車上少了一件貴重物品,便指責交警隊的人利用職務之便把東西給私吞了。
朋友說事故是他處理的,不過車是車管所拖走的,真要少了什么,也是車管所的問題,但那個人就認準了他,不僅大鬧交警隊,還說要找新聞媒體來曝光。
羅洋隨口問了句到底那人丟了什么,朋友的回答讓他臉色大變:“那人說丟了個古董扇面,是明代著名書法家王寵的作品。”
羅洋再問那人拖車的時間,和自己拖車的日子剛好吻合。把前因后果連起來一想,羅洋這下子徹底明白了。一定是有人在車管所動了手腳,把那人的東西給偷了,只是不知為什么,卻陰差陽錯地放到了自己的車里。
于是,他拍了拍朋友的肩膀:“說來話長,那個扇面在我這兒呢。”朋友瞪大了眼睛,一臉的難以置信。
兩人當下飯也不吃了,趕到了車管所,把前兩天的監控錄像調出來看,終于,鏡頭里出現了一個穿著工作服的矮胖男人,男人偷偷摸摸靠近了失主的車,打開了后備廂,很快就找到了扇面,并裝進了一個塑料袋,接著又將塑料袋塞進了停在一旁的羅洋的桑塔納里,這才裝作若無其事地離開。
這個矮胖男人很快被認了出來,原來是車管所的一個臨時工。
很快,這個臨時工接受了審訊。他交代說,他把扇面偷出來后,擔心大白天拿著太顯眼,就把東西塞進了羅洋的桑塔納里,沒想到車被提前提走了。
第二天,羅洋帶著扇面見到了失主陳先生。這是一個40幾歲的男人,他說扇面是家里傳下來的,最近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他就帶著扇面打算去典當行暫時借筆款子,誰知道車子開出家門沒多久,就被一輛小面包給撞了,人倒是沒大礙,不過車子卻被拉走了。
“那個臨時工是怎么知道你車里有古董扇面的?”羅洋不解。
失主嘆了口氣,道:“是我弟弟告訴他的。之前開車故意撞我的小面包也是他安排的。”
原來,陳先生的弟弟不滿家傳的寶貝被哥哥獨占了,又想起自己在車管所有個當臨時工的朋友,就想出了這么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誰知計劃不如變化,被羅洋攪亂了。
他只得再通過朋友,根據車牌號找到了羅洋的信息,再花錢雇了平頭和瘦子兩個小混混去找羅洋取回扇面。
事情真相大白,羅洋把扇面還給了陳先生,又把經過大致說了一遍,并說很抱歉,扇面被裁切了。
寶物失而復得,陳先生高興地一個勁說沒關系?山舆^扇面細細一看,他的臉色卻僵了下來:“這扇面是假的。”
老魏裝裱店內,老魏正蹺著二郎腿喝茶,忽然門口一陣騷亂,只見羅洋帶著陳先生找上門來。
“老魏,你太不厚道,背著我搞一出貍貓換太子!”羅洋開口就嚷嚷起來。他思來想去,只有可能是老魏在裝裱時動了手腳。
聽羅洋把事情經過說清楚了,老魏大叫冤枉:“我可不知道你那個扇面是古董,我只是覺得這扇面紙張怪好的,裁了太可惜,反正你讓人臨摹了一幅,于是我就讓那人再多寫了一幅,舊扇面還在我店里放著呢,我這就給你拿來。”
陳先生倒不是很買賬:“你說你不懂古董,那你怎么知道扇面的紙張好?”
“我干了這么多年裝裱,哪種紙好,哪種紙壞,我還不知道嗎?”老魏說著把扇面真跡拿了出來,指著微微泛黃的紙面道,“你看看這紙,又厚又硬,能受筆發墨,比那些灑金箋本強多了,我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見這種紙呢。”
陳先生微微一笑,道:“這可是宋朝的金粟山藏經紙啊。”說著,他指著扇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一個長方形的小紅印,道,“藏經紙在制成后,會在每幅紙中間蓋上一枚小紅印,或在紙上標有熙寧、元豐年號。當年王寵得了這張藏經紙后大為喜愛,就把好友皇甫汸進士五首五言律詩寫了下來。按現在的拍賣行的行情,百八十萬應該沒問題。”
羅洋和老魏對視了一眼,他們想,如果早知道這扇面這么值錢,自己還會不會輕易交還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