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宦官
成都本是天府之國,可成都府歷屆官僚殘暴貪婪,百姓苦不堪言,導致王小波和李順率眾起義,隊伍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攻占了成都府,周邊郡縣百姓紛紛響應。幾路人馬征討無效,王繼恩主動請命,要求帶兵平亂。既然要當官,那就要獨當一面,做一方諸侯。
宋太宗任命他為劍南兩川招安使,統(tǒng)管川蜀軍政。王繼恩早年的刻苦學習發(fā)揮了功效。他調(diào)集各路人馬對李順部隊形成合圍之勢,一番圍追堵截之后,順利地奪回成都府。叛軍多次戰(zhàn)敗,地盤大減。
王繼恩本該乘勝追擊,早些平叛。可他明白,叛亂一旦平定,自己這劍南兩川招安使的軍權就要上交。于是,奪回成都之后,他不但沒有及時清剿,反而整天喝酒享樂,每次出行都要擺儀仗隊,演奏音樂,儼然王侯出巡。
軍中本嚴禁賭博,他卻經(jīng)常賭博下棋,搞得上上下下喝酒賭博風行,軍紀渙散。老百姓怨聲載道,潛伏在山林之間的叛軍殘部更是不時突襲郡縣。百姓們本渴望官軍收復失地,卻發(fā)現(xiàn)官兵比盜賊更可恨,許多地方再次發(fā)生叛亂。
接到奏報,宋太宗明白王繼恩做得確實有些過火,但他畢竟對自己有恩,李順也的確死在他手上,雖然王繼恩有小過,但功大于過。宋太宗思前想后,任命王繼恩為宣徽使,解除兵權,到朝廷任職。
詔令下發(fā)之后,朝廷宰臣一致反對。宣徽使職權等同副相,不但統(tǒng)管皇宮大小事宜,連朝廷祭祀、朝臣議事也屬于其權責范圍。這樣重要的職務交給一個宦官,日后必然導致大宋宦官專權!宋太宗看到反對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飛來,只能作罷。
可怎么向王繼恩交代呢?他靈機一動,任命其為宣政使,并告訴王繼恩,這個官職特意為他而設,職權同宣徽使一樣。王繼恩很滿意,幸福的生活就應該如此!
一晃,宋太宗即位已經(jīng)21個年頭。他的病情越來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在位一天,王繼恩可以享受一天的富貴;可宋太宗駕崩之后呢?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太宗選定的太子是趙元侃。本來,就算是趙元侃即位,只要謹守本分,王繼恩也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久享權勢樂趣的王繼恩決不能忍受失勢后無人問津的落寞。
自己21年的富貴,是借助擁立太宗為王之勢;要想延續(xù)富貴,就必須再次擁立新君。太子登基名正言順,沒有他王繼恩的功勞;可若是其他王爺即位,一切就不同了。
在諸多皇子之中,宋太宗對趙元佐感情最為特殊。趙元佐本是嫡長子,是宋太宗最滿意的繼承人。可他生性善良,對宋太宗打壓叔叔秦王趙廷美非常不滿。太宗要整死趙廷美的時候,滿朝大臣都不敢出聲,唯獨趙元佐一力營救,惹得太宗下旨痛斥。趙元佐內(nèi)心憂憤,放火焚宮,獲救后被幽禁多年。
宋太宗晚年,最不能安心的就是對長子過于冷漠。無論怎樣埋怨兒子不理解自己,趙元佐畢竟是嫡長子,本性善良,處事果決,是最優(yōu)秀的帝王繼承人。
王繼恩多次暗示宋太宗,應該恢復趙元佐的王位,立其為太子。宋太宗很是動心。可寇準的一番話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選太子,不必聽從后宮妃嬪和宦官的意見,唯有乾綱獨斷。宋太宗明白寇準在暗示什么。李皇后和王繼恩都支持趙元佐,他們是為了富貴而已。于是,宋太宗繼續(xù)幽禁了趙元佐。
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病危。王繼恩積極行動,不但聯(lián)絡了李皇后,還與參知政事李昌齡、知制誥胡旦、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三位大人物結(jié)盟:李皇后坐鎮(zhèn)皇宮,胡旦擬寫即位詔書,李昌齡搞定朝中大臣,李繼勛彈壓朝堂,自己負責宮廷安全。萬事俱備,第二次擁立大功,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是,一個小小的破綻讓一貫馬虎的宰相呂端警覺起來:太宗已危在旦夕,其左右只有王繼恩和李皇后,卻不見太子元侃。呂端立刻明白,一旦宋太宗駕崩,王繼恩必然關閉宮門,之后一切就要聽憑李皇后和王繼恩擺布了。呂端急忙在自己的板笏上寫了“病危”二字,命隨從即刻出宮,召太子入宮。
王繼恩發(fā)現(xiàn)了呂端的小動作,明白大事不好。就在此時,宋太宗駕崩。王繼恩和李皇后秘密商議了一番,來到中書省告訴呂端,皇后請其前往皇后宮議事。
呂端更加明白,必然是王繼恩慫恿李皇后,想扣押自己。呂端說官家病危時曾留下遺詔,請王繼恩隨自己一起前往秘書閣,調(diào)出那份密詔。王繼恩大驚,連忙來到秘書閣,搶先進去到處翻查,想找到并毀掉那份密詔。呂端微微一笑,轉(zhuǎn)身就把大門給鎖上了。
李皇后到處也找不到王繼恩,正在慌亂之際,呂端獨自來到皇后寢宮。李皇后很高興:肯定是王繼恩要挾呂端成功,不然呂端不可能活著來到自己面前。誰知,呂端說:“先帝去世,應該按照先帝的命令擁立太子。”李皇后蒙了,這才發(fā)現(xiàn),王繼恩遲遲沒有回來的原因。
隨即,太子帶兵進宮,王繼恩的所有手下都被控制了起來。
王繼恩走出秘書閣之后,發(fā)現(xiàn)大勢已去。以他的智慧,應該明白自己再無回天之力。可他找到知制誥胡旦,請他為自己寫一篇贊頌新君、支持新君的奏章。胡旦也知道密謀失敗,同樣心存僥幸,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誰料,奏章呈上之后,竟如石沉大海。
宋真宗即位之后,很快就知道了王繼恩的陰謀,只是事務繁忙,因此一直隱忍。
四月,宋真宗尊李皇后為皇太后,殿前指揮使李繼勛加封為使相兼陳州節(jié)度使,從而解除了王繼恩一黨的兵權。五月,太宗的喪事結(jié)束,宋真宗開始收拾王繼恩一黨:首先借呂端的手,讓御史彈劾參知政事李昌齡為官庸碌、貪婪殘暴,罷黜為地方官員;后以諂媚阿諛新君的名義,罷黜胡旦知制誥的官職,流放地方監(jiān)管。王繼恩被貶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王繼恩在均州一呆就是兩年。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經(jīng)營多年的龐大關系網(wǎng)會一朝破裂。李昌齡、胡旦雖然被貶,可李繼勛還在位,尤其還有李太后。只要她在,必然會安排自己重回皇宮。自己只要耐心等待,一切苦難都會過去。
只是他不知道,李太后的日子也非常不好過。李太后被趕出中宮,憋屈地生活了好幾年,還是宰相們實在看不下去,才提請皇帝應該開始修建太后殿了。宋真宗存心刁難,撥款總是不及時。李太后入住新殿后,不到兩年就去世了。
宋真宗可以忍受李太后壽終正寢,卻不能接受王繼恩逍遙。罷黜王繼恩不到半年,新詔書就到了:王繼恩品行奸邪,勾結(jié)李昌齡等人買官賣官,禍亂朝政,擅自泄露宮闈密事。王繼恩所有官職被一擼到底,由當?shù)毓賳T嚴加看管。
可王繼恩的黨羽實在太多,王繼恩掌控皇宮前后40年,手中掌握著無數(shù)官員的秘密。宋真宗思前想后,再次下詔,所有曾經(jīng)和王繼恩有書信往來、人情交往的官員,全部不予追究。宋真宗再提王繼恩議罪一事,很快眾人就達成了一致:王繼恩應當賜死!
王繼恩絕望了。離開皇宮兩年后,王繼恩死在被貶的小房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