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懾貪
山道確實難走,特別是快到山頂時,是一道山石砌就的臺階,非常狹窄陡峭,只能手腳并用地向上攀爬。這時,就聽呼啦啦一陣響動,幾只黑雕盤旋在頭頂前方,發出鳴叫聲,那意思就是阻止他們繼續攀爬。這個時候,如果黑雕發起攻擊,他們必定摔下石梯,非死即傷。
情勢危急之時,耿大勇手指伸進嘴里,發出幾聲唿哨,就見黑雕們散開到半空中,讓出路來。這時山頂上一聲高叫:“來者何人?可是京城‘風云雕’耿家傳人?”
耿大勇急忙答道:“正是,在下耿大勇,特來拜見師兄。”
山頂上一聲唿哨,黑雕們飛回山頂。羅棄疾和耿大勇攀爬到山頂,山頂平地上有一間茅草屋,門前站立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是劉大山。
耿大勇疾步上前,沖劉大山大大的一個揖,唱喏道:“耿大勇拜過劉師兄!”
劉大山還了一個揖。
一旁的羅棄疾一臉不解,耿大勇解釋起來。
60多年前,京城里有位著名的馴雕師,就是耿大勇的爺爺,專門為和親王府馴雕打獵。他收了一個徒弟,就是劉大山的爺爺。“風云雕”耿家和“閃電雕”劉家,后來成為京城兩大馴雕高手,馴出來的雕,速度迅疾無比,無人能望其項背。劉大山的爺爺出師后,專門為醇親王府馴雕,可是有一次狩獵時,獵雕誤傷了離獵物很近的小貝勒,劉大山的爺爺為此被大怒的醇親王趕出王府。醇親王府趕出來的馴雕師,其他王府是不會用的,就等于“閃電雕”劉家在京城無立足之地了。于是,劉大山的爺爺就舉家遷回邊塞附近的老家唐縣,以打獵為生。劉耿兩家由于路途遙遠,自此失去聯系。后來,耿大勇由于馴雕手法出色,成為皇家內苑的馴雕師。
劉大山朗聲說道:“剛才從驅雕的唿哨聲中,我聽出來是出自耿家,故有耿家傳人一問。”
耿大勇點頭說:“其實羅大人邀我同來時,聽了劉師兄的名諱,我還不敢確定是‘閃電雕’劉家的傳人。剛才劉師兄問我是不是京城‘風云雕’耿家傳人時,我才敢斷定就是劉師兄。因為我們馴雕手法出自一家,也只有劉家,才能從唿哨聲里聽出是我耿家。”
耿大勇向劉大山介紹了羅棄疾大人,劉大山把他們讓進茅草屋里。
茅草屋里陳設十分簡陋,劉大山哽咽著說:“女兒死后,老伴兒想不開,投河自盡了。我和這些雕兒相互廝守,真正是茍延殘喘了。”
羅棄疾勸慰了劉大山一番,輕聲質問:“劉先生,你大仇已報,可是還繼續濫殺朝廷命官,這是犯了反叛朝廷的死罪啊!”
劉大山長嘆一聲,說道:“事情到了這一步,我也沒有辦法啊。”劉大山講,他爺爺帶回來兩只黑雕,放養在神雕山上,與神雕山上的野雕雜居,后來繁衍成一個大家族。劉大山從父親手里傳承了馴雕方法,黑雕把他從刑場上救出來后,他就仿制了一套官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官服下塞了獵來的野兔山雞等獵物,訓練黑雕。可是,黑雕雖然為他報了仇,卻養成了見官服就捕食的習性,要想改變這種習性,他劉大山確實沒有辦法。
這時,耿大勇說道:“劉師兄,這不怪你,你只會‘正馴’法,不會‘逆馴’法。”當初耿大勇的爺爺傳授馴雕法時,留了一手,刻意隱瞞了“逆馴”法。所謂“逆馴”法,顧名思義,就是反其道而行,在官服下塞滿石頭,黑雕捕食之時,雕喙啄食在石頭上,會疼痛,久而久之,它就會對官服敬而遠之。
劉大山答應用“逆馴”法訓練群雕,不再讓它們禍害官員。劉大山遭遇妻女亡故的變故,不到50歲就須發皆白,羅棄疾很是同情他的遭遇,就沒有追究他的罪責,反倒在奏本上為劉大山開脫。后來朝廷也就赦免了劉大山的罪責。
不過,羅棄疾并沒有說出黑雕以后不會捕食官員的真相,只是說,當地老百姓之所以尊稱黑雕們為“神雕”,就是因為神雕別具慧眼,能識別貪心之人。只要沒有貪心,神雕就不會捕食。羅棄疾之所以這么講,無非想用神雕威懾當地官員,還唐縣一個清廉的官場。
這以后,來唐縣赴任的官員個個清廉無比,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因為他們都深信,天上有一群神雕在監督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