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墳
人狐為鄰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里早年間出過一個在京城做尚書的大官,于是村子就被人們叫做“尚書村”。那個做尚書的大官死后葬在離村子幾里遠的一個大墓里,叫做“尚書墳”。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尚書墳里住進了一群狐貍,他們進進出出都有車馬,還有丫環仆從。村里人與狐貍不相來往,井水不犯河水。
那一年,狐貍中有娶親的,他們根本就不避諱人,大搖大擺地抬著轎子,從尚書村的村頭路過。村里人都看到了,那是一頂八抬大轎,整個轎子用紅紅的綢緞裹著,很是氣派。村里人窮,娶媳婦用不起轎子,看到狐貍的轎子,都很眼熱。有人就說:“我們和狐貍住得這么近,也算是鄰居了,問他們借點東西,應該沒問題吧?”
沒多久,村里有一戶人家要成親,想起了狐貍娶親的事,就突發奇想,到尚書墳前點上三炷香,禱告說,想借鄰居的轎子,用完了一定歸還。等他禱告完了,回家一看,家里真的多了一頂轎子!看來那群狐貍還挺顧惜鄰里情分的。有了這頂轎子,喜事辦得很體面。
從此,村里誰家娶媳婦,就到墳前點三炷香,再禱告一番,那轎子就會飛到家里來。等娶完媳婦,在轎里放上一些糕點禮品,表示答謝,再點上三炷香禱告一番,轎子就會飛走。
有來有往
這一年,快要過年了,村里來了一個精瘦的老頭。老頭看上去很精神,特別是兩只眼睛,閃著狡黠的光芒。老頭一進村,就向大家打招呼,說:“我姓胡,做了這么多年鄰居,也沒來串個門。”
村里人想了半天,哪有這么個鄰居呀?老頭對一個村民說:“你家小子前幾天成親,還用過我家的轎子呢。”
這么一說,大家都明白了,這老頭就是尚書墳里的狐貍,看他年齡這么大,應該是狐貍精的頭了。村里人就客客氣氣地問老頭有什么事,老頭說:“我這次來,是想向村里借一樣東西。”
村里人問老頭要借什么,老頭說:“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嗎?我們要招待親戚,得蒸饅頭,要磨很多面,可我家的磨很小,一時半會兒磨不出來,想借你們村里的大磨用用。”
村里有一口大磨,一回磨幾十斤面沒問題。借東西有來就有往,既然人家開口了,村里人當然就同意了。有人說:“只要你們用得著,盡管來磨面就是,我們這里有拉磨的驢馬,想用哪頭用哪頭。”
老頭卻說:“我想借你們的磨拿回家去用。”
村里人都愣了,這磨有幾千斤重,自打放到磨坊里,還從沒挪動過呢。老頭要把大磨拿到尚書墳里,那得用多少人拉呀?
老頭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說:“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我自有辦法把磨弄走。”
村里人答應了。
第二天,村里突然刮起了旋風,旋風刮啊刮,刮到磨坊那里,一下子把石磨卷了起來。村里人看到,那幾千斤重的石磨被卷在半空中,忽忽悠悠地向尚書墳方向飄去。大家無不咋舌——這狐貍精的法力也太高了!
十幾天后,又一陣旋風刮來,石磨被卷了回來,安安穩穩地放到了磨坊里。石磨上還有幾袋子面,看來這是答謝的禮物。村里人把面分了,每家都得了一瓢面。有人發現,磨眼里還有很多遺落的面粉,把那些面粉掃出來,竟然也裝了半袋子。
一時,村里人議論紛紛,尚書墳里的狐貍真有錢啊,過個年,光面就磨了十幾天,還不知酒肉要置辦多少呢。
借點人氣
等過了年初五,那個精瘦的老頭又來到了村里。他對大家說:“真不好意思呀,這回還想麻煩你們一點事兒。”
村里人問這回借什么,老頭說:“這回不是借東西,是想借人。”
村里人愣了,問要他們干什么活,老頭說:“也不是干活,就是想讓你們捧個人場,湊點人氣。”
時間:2022-01-2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