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匙寶匣的秘密
上篇:無法打開的無匙寶匣
揚州城里有個大名鼎鼎的鎖王張。鎖王張的老爹就是鎖王,傳到鎖王張這一輩,更加遠近聞名,而鎖王張最擅長的就是制造各種帶有無匙鎖的箱、匣、柜。這些箱、匣、柜外表看來根本沒有鎖,更沒有開啟的鑰匙。如果你不知道開啟方法,任憑你怎么折騰也休想打開。一些富商大戶對這類無鎖匣很是喜歡,將一些珠寶放在里面,讓盜賊老虎吃刺猬——無處下嘴。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鎖王張的夫人在兒子三歲時因病早喪,鎖王張整天鉆研鎖技,既沒續弦也疏于對獨生兒子張鎖的管教,等發現兒子只知道吃喝玩樂想要管教的時候,張鎖已經十四五歲了。讓他讀書習字他說煩,讓他練武他說苦,鎖王張要教授兒子自己的絕技,張鎖更是嗤之以鼻,直言沒興趣。
見兒子無可救藥,鎖王張無奈地長嘆一聲,只能鉆進自己的鎖房研究無匙鎖。
張鎖樂得逍遙自在。可惜好景不長,一年后,鎖王張偶然得了風寒,請了無數名醫,病也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鎖王張沒有臥床靜養,而是不眠不休在鎖房雕琢一個木匣。老管家張柱勸他靜養,他長嘆一聲:“我命不久矣,只是對鎖兒沒有盡到教導職責,子不教父之過也。”
。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鎖王張已經臥床不起,自知大限將至。兒子張鎖卻依舊在外面和狐朋狗友吃喝玩樂,倒是老管家張柱整日整夜地在老爺床前照顧。
“張柱啊,我恐怕時日不多,我那不孝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將家產敗光。你把我安葬以后,給府中的家
人發些銀兩,讓大家各尋生路吧。你把我床頭那箱子打開,里面有一些我積攢的珠寶和這府宅的房契、地契,你服侍了我幾十年,那些你就用來養老吧。”
張柱早已泣不成聲:“老爺,那少爺今后怎么辦?”
“至于我那不孝子,那箱子里有一個木匣和一本《張氏鎖笈》,等到那不孝子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你再給他,告訴他匣子里有顆夜明珠,賣了足可以讓他衣食無憂。記住,你的那些珠寶和房契地契一分一毫也不要給他,否則我會死不瞑目的……”
鎖王張交代好后事的第三天就一命嗚呼了,張鎖也傷心了幾天,可是還沒過七七就耐不住寂寞,照樣跑回去吃喝玩樂。管家張柱按照鎖王張的吩咐過了七七,只留下廚子和兩個家人,把別的家仆遣散,他自己終是不忍就此不管少爺的死活,也留在了張府。
張鎖對此毫不關心,只有支銀子的時候才回府中停留一會,只出不進,很快家業被張鎖敗了個精光,狐朋狗友見他沒錢了也躲得遠遠的。這次,張鎖又欠了賭坊五十兩的賭債,就想連府宅也要賣掉,可翻箱倒柜也沒有找到房契地契,張柱在旁邊哭著勸張鎖:“少爺啊,這是張家i代的宅院啊,你不能賣啊!”
“我不賣,我吃什么喝什么?我拿什么養你?再說我還欠賭坊五十兩呢!我要是一個月內不還錢,人家就要砍我一只手!”
張柱想現在應該到了老爺所說的無路可走的地步了吧,就拿出了寶匣和那本秘笈。張鎖一聽寶匣里面有夜明珠,頓時兩眼放光,將秘笈扔到一邊,拿起寶匣。只見匣子顏色漆黑如墨,也不知道是什么木料所制,盒蓋上的木紋上了漆,用手掂掂,還挺沉呢,看來這夜明珠肯定小不了!張鎖等不及地就要打開,可是上看下看,根本打不開,連個縫都沒有,氣得他想往地上摔。
張柱忙阻止:“少爺,你一摔恐怕那夜明珠也摔壞了。”張鎖連忙住了手,摔不行,恐怕這用刀砍也行不通,這怎么辦?張鎖急得團團轉,一眼看見扔在一旁的《張氏鎖笈》,頓時眼睛一亮:老爹號稱鎖王,估計是在這匣子上做了手腳,我不如看看秘笈里有沒有辦法。張柱嘩啦嘩啦把秘笈翻得山響,希望馬上找到打開寶匣的辦法,可惜里面記述的秘笈對他猶如天書,根本看不出頭緒。可能因為年代久遠,里面的書頁已經泛黃,張鎖這一用力一翻之下更是要散掉一般。思索了片刻,張鎖一拍腦門,拿著寶匣沖出了家門。
他去找城里的開鎖匠,可惜找遍了揚州城所有的鎖匠,都沒辦法打開寶匣。一個上了年歲的老鎖匠說,這匣子的鎖八成是鎖王張最擅長的無匙鎖,除了他本人沒人知道開法。
張鎖垂頭喪氣回了府,喝了幾杯悶酒倒頭就睡。突然房門開了,一陣冷風吹來,他打了個激靈醒了,只見早已故去的父親穿著在世時常穿的青色長衫,背對著自己在房門處站著,嘴里低聲說道:“愚兒不知羞,只想賣家宅,寶匣如何開,仔細看秘笈。”張鎖正想問問父親怎么看秘笈,父親突然轉過身來。張鎖看見一張恐怖的鬼臉,頓時嚇暈了過去。
“少爺,少爺,你怎么了?”張鎖被老管家張柱喚醒,見自己好好躺在床上,剛才應該是做了個夢,看來冥冥之中是父親在指引自己。
第二天起來,張鎖就拿著那本秘笈進了父親常去的鎖房。這要想學開鎖,必須學制鎖,了解了鎖的制法才能知道怎么開。
下篇:寶匣大揭秘
不看不知道,這一看,張鎖才知道鎖的博大精深,什么廣鎖、花旗鎖、刑具鎖、首飾鎖、藏詩鎖等等,簡直數不勝數。也許是福至心靈,張鎖最初完全是為了找到開無匙鎖的方法,慢慢地就真對鎖有了興趣,竟然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這天,張柱領著一位老者來找張鎖,說這位劉員外有一把祖傳的文字鎖,看能不能解開,要是能解開,立即奉上六十兩紋銀。張鎖已經研究了半個多月,有了底氣,答應試試。劉員外拿來的是匣子上的鎖,果然是文字鎖,恰巧張鎖在秘笈上看到過這類鎖的解法。這種文字鎖在軸心排列著五個大小相同的銅箍,每個銅箍表面都刻有文字,只有銅箍轉到造鎖人預定的那句詩才能打開,張鎖埋頭研究起來。日落西山的時候,張鎖長長出了一口氣,終于將鎖解開了。劉員外見狀連忙稱謝,如數付了銀子,還連連夸贊不愧是鎖王張的兒子,虎父無犬子啊。
張鎖牛刀初試就獲得了成功,很是興奮,叫張柱還了賭坊那五十兩銀子,自己對鎖技更加癡迷。不出半年,張鎖的技術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于是開始研究起父親的無匙鎖絕技來。
這樣又過了半年,張鎖已經可以惟妙惟肖地仿制父親以前做的一些無匙鎖箱柜,張氏鎖技聲名日盛,張府又開始興旺起來。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張鎖自從鉆研鎖技之后,就不再和那些狐朋狗友來往,走了正路。老管家張柱也將地契房契交給了張鎖。說來也巧,經媒婆撮合,最后張鎖還娶了來開鎖的劉員外的女兒,隔年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張順。
只是張鎖至今仍無法打開父親的無匙鎖。他仔細觀察木匣上的紋路,希望可以找到破綻,可是那紋路渾然天成,要不是蓋子上的紋路經過上漆,根本分辨不出這是匣蓋。無匙鎖開啟的關鍵在于拇指、食指、中指的默契配合和用力勻當的手上功夫,可是張鎖無論把盒子傾斜還是倒置,都無法找到其中的奧秘。這天張鎖正在鎖房拿著無匙寶匣研究,來探望女兒的劉員外抱著外孫走了進來。張鎖正和岳父聊天,只聽沉悶的一聲響,原來張順看見桌子上的木匣,就蹺著腳想拿來玩,沒想到木匣太沉,沒拿住,掉在了地上。張鎖無暇責備兒子,急忙撿起來一看,那匣子竟絲毫無損。
劉員外見狀就問匣子的來歷,張鎖也不隱瞞,一五一十說了。
劉員外拿過來掂了掂,又輕彈了數下,沉吟半晌才對張鎖說:“賢婿,這匣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匣子,是一塊實木啊,不信你可以再摔幾下!”張鎖半信半疑拿起匣子摔了數下,果然匣子絲毫未損。父親不是說里面藏有夜明珠么?劉員外長嘆一聲,道:“這恐怕是親家讓你走正路的良苦用心啊!”聽完岳父的話,張鎖想起父親在世時自己未盡半點孝道,不禁悔隗交加。
這天剛上燈,小張順又拽著外公來吵張鎖,過了一會又吵著要那黑匣子。張鎖拗不過他,只好把他抱在膝上,把木匣拿給他玩。一會兒后,猛然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而且越來越濃烈。劉員外眼尖,原來是張順那小家伙把木匣正放在燭火上烤,香味就是木匣發出來的。
劉員外一把從外孫手里奪過木匣,聞了又聞,又仔細觀察剛剛烤過地方的紋路,沉吟半晌才驚喜地說:“真是巧奪天工啊,想不到鎖王張不但制鎖堪稱一絕,這雕琢的手藝也是絕佳!賢婿,你知道這是什么木頭么?這是一塊上好的沉香木啊!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這種沉香,自古以來就被列為眾香之首。這塊沉香色深,質密,品質相當上乘,世間難得一見,何況材質這么好的一整塊兒,絕對是價值連城!你爹故意在這塊沉香木上面重新雕琢了普通木頭的紋路,又上了漆色,別說普通人,就是做了多年古董生意的我,也被他瞞過,以為是塊普通木頭。要不是順兒淘氣,恐怕你我還難以發現啊!”
“你爹真是用心良苦啊,如果你不知悔改,定會草草將匣子賣掉或毀掉。但是如果你學會了鎖技,肯定會留下這匣子好好研究,早晚會發現這是珍貴的沉香木。”張鎖捧著無匙寶匣,半晌無言。想起為了引自己走正路,當日父親拖著病體不眠不休雕琢“木匣”,張鎖不禁痛哭失聲。
第二天,張鎖準備到父母的墓前祭奠,遠遠瞧見管家張柱在鎖王張墓前燒香,嘴里喃喃說道:“現在少爺學好了,還成了新的鎖王張,您也有孫子了,看來您當初讓我交給少爺寶匣和秘笈就是為了引導少爺走正路啊。”說到這,老張柱擦了擦眼淚,繼續道:“我背著少爺做了兩件事,希望老爺九泉之下不要怪我:一件事是,為了讓少爺學好,我裝作您的樣子嚇唬他;還有一件,我用那些珠寶變賣的錢,求生前和您交好的劉員外來解鎖……”老張柱還在那兒絮絮叨叨地說著,身后的張鎖卻聽了個一清二楚。
后來,張鎖一直侍奉張柱,直到張柱年老故去。而無匙寶匣教子的故事也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時間:2022-05-2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