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湖,八道漢,一漢一村住人家。”
劉家漢是提梁湖八道漢中的最后一道漢,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無田少地,與外界阻隔,除了水路就無法與外界往來。所以,劉家漢村是提梁湖鄉最窮的一個村落。
窮地方也有窮地方的優勢,那就是生態環境好,青山綠水,靜雅怡人。村里有個叫劉二寶的,在臨湖的地方蓋了座兩層小樓,又在湖邊搭了垂釣棚,買了小木船。他要請城里人到這里來,吃農家菜、釣魚、劃船、游山玩水。
劉二寶第一次從城里請來的人只有四個,個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據說都是城里的大老板。這四個人一進村就對村里的房子指指點點,搖頭嘆氣,說這里窮得不成樣子。
再窮的人也有自尊,誰愿意幾個外來人來搖頭晃腦地戳自己的痛處?所以,村里人都不大高興。
這幾個人可不管村民們高不高興,他們在劉二寶家吃了午飯,一色的山中野味、水底珍鮮,直吃得嘴角流油,好不歡暢。
吃完午飯,一個姓李的老板嘴角叼著根牙簽,一邊剔牙,一邊在村子里溜達。他徑直去了劉二寶家屋后的那戶人家。
這是全村破舊的房屋中最為破舊的一家,兩間木屋的板壁已經開裂,屋檐的椽木也因風雨腐爛得不成樣子,整個房子搖搖欲墜。這家的祖孫倆,一個叫劉小的十一二歲的男孩和他六十多歲的老奶奶,正坐在門前的樹陰下吃午飯。他倆面前擺著一張油漆斑駁的小木桌,桌上擺著兩盤菜,一盤素炒薺菜。一盤香噴噴的卻叫不上名兒,就見盤里擱著八九顆黑乎乎的像花生仁似的東西。
聞著盤中的香味,李老板走不動了,停下來與男孩搭訕:“小朋友,你能告訴我,這盤里是什么菜嗎,怎么這么香?”
劉小還來不及答,他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這其實不是菜,是燒焦的土蜂。治風濕的偏方。我這孫兒孝順,我要是身上痛得難受了,他就燒幾只土蜂來給我鎮痛。”
“土蜂能吃?還能治風濕?我還從來沒吃過呢,能不能讓我嘗嘗?”李老板來了興趣,沒等祖孫倆應允,就伸手到盤中,揀了一顆,扔進嘴里,一邊嚼一邊點頭:“香,實在是香!”說著話,手又往盤中伸。
劉小卻伸出小手,不客氣地將李老板的手隔開了,說:“這可不是給你吃的,是給我奶奶吃的。我還舍不得吃呢。”
李老板臉上不由有些發紅。
奶奶用筷子輕輕在孫兒頭上敲了一下,道:“這孩子,太不懂事了,哪能這樣待客人?”說著話沖李老板賠笑:“他爹媽死得早,缺點家教,你別見怪。你要覺得好吃,就吃吧。”
李老板不好意思再吃了,但卻咂著嘴,對嘟著小嘴的劉小說:“這東西好吃,既然是給你奶奶治病的,我也就不好意思吃了。小朋友,你能不能幫幫忙,幫我也弄一盤這個。我不讓你白弄,一只土蜂給五元錢,怎么樣?”
劉小的雙眼頓時放了光:“你是說,我給你燒一只土蜂,你就給五元錢?論只算?”見李老板點頭,他當即就站了起來,指著自己家的屋檐:“這好辦。你瞧,那兒就有個土蜂窩呢,我這就給你燒去。”
劉小家的屋檐下的確有個土蜂窩,倒懸在椽木上。蜂兒在那里“嗡嗡”地飛來飛去。他當即去屋里取了個火把來,點著火把,舉到蜂窩附近,火一下子就燒沒了幾只土蜂的翅膀,幾只土蜂掉下地來。劉小又將火把移近掉在地上的土蜂,將蜂兒燒焦了,這才用小手捧著,送到李老板的面前。
李老板數一數,一共六只。他當即從口袋里掏出三十元錢,買下了,捧過那六只燒焦的土蜂,樂呵呵地走了,一邊走,一邊回頭說:“只是少了點,解不了饞。你要是能多燒點,按那個價,我全要。”
李老板要吃燒土蜂的消息眨眼間就在村里傳開了,一只土蜂五元錢,這是多么劃算的事呀。一時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忙活開了,大家紛紛舉著火把上山去找蜂窩,嚇得村長跌跌撞撞地往劉二寶家跑,見了劉二寶就大叫大嚷:“你這引來的是什么客人,嘴這么饞!吃著大魚大肉還不算,還要吃土蜂,F在全村的人都舉著火把上山找土蜂去了,這多危險,指不定什么時候就引發了山火,誰負責?”
李老板也嚇壞了,沒料到會引出這么嚴重的后果,忙跟村長一起,提著鑼,上山去了,敲一下喊一聲:“大家別燒土蜂了,我不要,我不收!”
不要可不行,村民們已經燒了幾百只土蜂了。大家捧著燒焦的土蜂,一齊擁到了劉二寶家門口,要李老板兌現?粗@么多土蜂,李老板也為了難,說:“這樣吧,這些我收了,后面你們不能再燒,再燒我不收。這些,一元錢一只。”
底下一下子炸了鍋:“講好了五元錢一只,現在怎么能壓價?你這不是欺負人嗎?”
李老板振振有詞:“生意就是這樣,多必賤,少則貴。你們燒了這么多,我當然要壓壓價了。再說了,我又沒讓你們幫我燒土蜂,我只是委托劉小罷了。要是他燒的土蜂,我李某人當然要講信用,不壓價。”
鄉親們沒辦法,只得按一元一只土蜂的價錢賤賣了。說是賤賣,這錢掙得也太容易。但人人心里堵得慌,這當老板的怎么這么老奸巨猾,壓了價還頭頭是道的,這明擺著欺負咱鄉下人呢,不行,這口氣得出!
大伙一窩蜂地去找劉小,鼓動他:“小小,你趕緊去燒土蜂。他姓李的不是說不壓你的價嗎?那好,你就去燒,燒得多多的,將他姓李的口袋里的錢全掏空!”
劉小的奶奶出面阻止:“不行。李老板已經收了那么多,他哪里吃得了?我們甭燒了。”
鄉親們哄老奶奶:“人家李老板說了,只要是小小燒的,有多少收多少,不信,你可以去問問他。”
老奶奶真的去了。人們更加鼓動劉小。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哪經得這樣鼓動,一尋思,五元錢一只土蜂,自己屋檐上的那個蜂窩里,少說也有100只土蜂吧。100只就是500元,這對于他家來說,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啊。得干!他去屋里取來了火把,點著了,站在板凳上,就開始燒屋檐上的蜂窩。
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將整窩蜂全燒掉的,所以,火把挨蜂窩特別近,火舌直在椽木上舔來舔去。一會兒,蜂窩燒得掉到了地上,他趕緊下到地面清點,看燒死了多少土蜂。
所有的人都在清點土蜂,計算值多少錢。誰也沒有注意到,劉小家屋檐上的椽木已經風化和腐爛,很容易著火,燒土蜂窩的同時,椽木已經點著了。等大家發現,已經遲了,夏日炎炎,天干物燥,屋檐已經起了明火。
這一下,整個劉家汊全被驚動了。劉小的奶奶跌跌撞撞地跑了回來,劉二寶家的幾個客人也驚恐地圍了過來。大家提水的提水,撲打的撲打,忙著救火。
火勢并不很大,很快就被撲滅了。俗話說:“救火也敗家,一半被燒,一半被打。”劉小家的房子被燒的地方并不多,但這一撲打,整個房頂全塌了?粗鴽]了頂的木屋,劉小傻了,劉小的奶奶也傻了。
鄉親們終于回過神來,紛紛指責李老板:“都是你起的禍根,是你嘴饞,要劉小燒土蜂,才將房子燒了,你得賠!”
李老板低著頭,滿面愧疚:“好吧,我賠。你們說,重起兩間屋,要多少錢吧。”
“一分錢都不要!”劉小的奶奶斷然說。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這老太婆是不是被剛才那場火給嚇糊涂了?村長悄悄地走上前去,低聲說:
“你怎么犯糊涂,你們家一個老一個小,一點經濟來源都沒有。不讓人家賠,你怎么蓋房頂?這機會可不是說逮就能逮著的,好好地報個價。”
老奶奶卻梗著脖子,大聲說:“我說了一分錢不要就一分錢不要!房子是我孫子燒的,又不是人家燒的,我干嗎跟人家要錢?這不是訛人嗎?要了錢,等于是告訴小小,錢是可以通過訛人得來的。我要是這樣教育孫子,對不起他死去的爹媽啊。”
村民們嘩然了:“這怎么算訛人?李老板要是不要劉小燒土蜂。這房子也不會燒呀。他總該負點責任吧?”
老奶奶沉吟了一下,問大家:“你們知道李老板為什么要小小燒土蜂嗎?”
“這還用問,嘴饞唄。”“好吃。仗著有錢,什么都買來吃。”鄉親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老奶奶搖了搖頭:“你們沒用這個偏方治過病,所以不知道這燒焦的土蜂是啥滋味。實話跟你們說,這東西聞著香噴噴的,吃到嘴里,要多難受有多難受。人家再嘴饞,也不會要吃這種難吃的東西吧。要說他是聞著香,要買,還情有可原。他是吃過之后提出要買的。這么難吃,他還買它干什么,而且出那樣高的價錢。他買去的土蜂,可是一只都沒吃,全給了二寶,他還跟二寶說,等他走了,讓二寶將那些土蜂全送給我治病。”
“那,他是為什么?”大伙都蒙了,紛紛看向李老板。李老板低著頭,一聲不吭。
老奶奶說:“我來說為什么吧。我剛才去問了二寶,李老板為什么要買土蜂,二寶說他也不知道。是在吃午飯的時候,李老板從窗戶里望到我家的情況,就問我家為什么這樣窮,二寶就將我家的情況說了。李老板飯一吃完,放下碗就來了我家。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他是想幫我。給錢又怕我不要,所以,才借買土蜂,想幫我們家一把。”
大伙愣住了,再次看向李老板,李老板只得站了出來,說:“我就實話實說吧。我確實是想幫劉小。我也是窮人出身,也是父母早亡,是我奶奶一手將我拉扯大的。所以,我懂窮人的艱難,也懂窮人的心理。”他對劉小的奶奶說:“我并沒打算給錢。接受施舍是需要勇氣的,也是有傷自尊的。我不能給小小的心里留下陰影。所以看到盤中的土蜂,我才想出買土蜂,讓你們有筆收入。結果事與愿違,鬧出這么多事情出來。不但燒了你家的房子,還讓那么多土蜂枉死。”
鄉親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他們沒料到,這個城里來的老板,原來有著這樣一顆柔軟而溫暖的愛心。大家還誤會了他的意思,都去燒土蜂賺他的錢,還那么指責人家。見李老板還堅決要為劉小家重蓋房子,鄉親們紛紛說:“我們要你給錢,那還是人嗎?放心,小小家的房子,我們全村人一起來蓋。”
李老板回城去了,但半個月后,劉小收到了一張3萬元的匯款單,還有一封信。李老板在信中寫道:“讓你奶奶蓋一幢新房子,這樣,你們有好的環境生活,也可以像劉二寶那樣用房子接待來劉家漢度假的城里客人,家里有了收入你也就能安心讀書。等你什么時候大學畢業掙了錢,你們再還我這3萬元。小小,我原來也是一只小土蜂,是我的奶奶和許多好心人給我安上了飛翔的翅膀。如今,你也有一位這樣的好奶奶,我相信,她的品德,也會給你這只‘土蜂’裝上翅膀,讓你像土蜂一樣勤勞忠實,高高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