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和尚
覺明法師帶著幾個和尚,跟海猛子來到灤州城里的家中。覺明法師走進正堂大廳,見廳內供奉著一尊彌勒佛像,便連忙雙手合十,道了一聲“阿彌陀佛”,他轉身又問海猛子:“不知令尊尊姓大名……”
海猛子答道:“家父海山,福如東海的‘海’,壽比南山的‘山’。”
覺明法師一聽,不由得長嘆一聲:“唉——蠟頭兒啊蠟頭兒,你果然還是個蠟頭兒!”
這話一說,莫說海猛子了,就連幾個和尚都愣住了,忙問方丈何出此言,覺明法師就將往事從頭講來。
三十年前,一個十多歲的小乞丐混在香客中來到大覺寺,趁人不備偷吃供果,被人發現后通報給方丈覺明法師。覺明法師將他帶到自己房中,先讓他吃飽喝足,然后耐心詢問,得知小乞丐父母早亡,他甚至不知自己姓甚名誰,靠流浪乞討苦熬歲月,其狀十分可憐。覺明法師動了惻隱之心,就將小乞丐留在寺中,供他吃住,又讓他專門打掃香案上尚未燃盡的蠟燭頭兒,然后拿到城里去換點小錢花。日子久了,人們便順嘴給小乞丐起了個名字,叫“蠟頭兒”。
這蠟頭兒人小鬼大,他覺得賣蠟燭頭兒賺錢太少,就自己制作了模具,將蠟燭頭兒熔化后做成整根的蠟燭,再到城里去賣,價錢可高多了。不到十年的工夫,蠟頭兒竟發財了,他離開了大覺寺,在灤州城里買了房,后來又娶了漂亮的媳婦。他覺得這一切都緣于覺明法師及眾和尚的恩賜,于是花大價錢,請人在家中塑了一尊鎦金彌勒佛神像,早晚燒香,虔誠拜佛。
后來,蠟頭兒的蠟燭生意越做越大,錢越掙越多,心卻越來越黑了,也不怎么到大覺寺去了,家中的佛像也漸漸成了擺設。蠟頭兒有了錢,就覺得自己這名字實在不雅,想到覺明法師博學多才,不如請他為自己起個好名字,于是,蠟頭兒帶著家奴,備上厚禮,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大覺寺。
覺明法師聽蠟頭兒說明了來意,瞧了瞧他財大氣粗的架勢,想了想,說:“我看你就叫‘海山’吧。”
蠟頭兒忙問有啥含義,覺明法師解釋說:“‘海’是福如東海的‘海’,‘山’是壽比南山的‘山’,有海有山,福壽雙全。”
蠟頭兒樂得一蹦老高,從此再不準別人叫他“蠟頭兒”,而改稱“海山”海大老爺了。
說到這兒,幾個和尚不解,問覺明法師為何給這種勢利小人取這么吉祥的名字。覺明法師“哈哈”一笑,說:“你們沒看見香案的蠟燭上有金字嗎?一邊是‘福如東海’,一邊是‘壽比南山’,這蠟燭燃啊燃,燃到最后,尚未燃盡的蠟燭頭兒上就殘留著‘海’‘山’兩個字,‘海山’這個名字叫起來大氣,其實,這兩個字恰好就在蠟燭頭上,說白了,到底還是個蠟頭兒嘛!”
眾和尚聽完,“轟”地笑作一團,海猛子臉上卻紅一陣白一陣的,為自己那糊涂的爹感到難為情,可他還是不明白,父親干嗎讓他“沒錢花時打和尚”,于是就向覺明法師請教。覺明法師在那尊彌勒佛像前打量了一會兒,說:“你父親原本也是為你日后的生計著想,可他實在是太糊涂了,佛家豈可以打?你不妨到佛前拜一下試試。”
海猛子順從地走到彌勒佛像前跪下,輕輕地磕了三個頭,四下看看,還是不見一文錢。覺明法師說:“拜佛要虔誠,你用點力。”海猛子下了力氣,“嘣、嘣、嘣——”三個頭都磕出響來了,這磕頭的地板和安放佛像的地板是連在一起的,海猛子這頭磕得震天響,一邊的佛像也受到了震動,這彌勒佛的肚子里像是觸動了什么機關,“吧嗒”一聲,緊接著就從口中吐出幾錠金元寶來。
一個和尚手快,撿起那些金元寶,說:“方丈,這些錢先給小師弟治傷,剩下的應算海山欠我們寺的蠟燭頭兒錢。”
覺明法師把臉一沉,呵斥道:“休得無禮!出家人豈可貪財,更何況這是小施主先父留下的遺產。”
海猛子倒是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事理,忙說:“這位師父說得對,那位小師父治傷的錢理當由我出,我爹欠你們的恩情也理當由我還。再說,我本無一技之能,這些錢到我手里早晚得敗光,法師若是真心為我好,倒不如把我也帶回大覺寺,給我一口吃的,我就感激不盡了。對了,這尊佛像我也愿意捐贈。”
覺明法師見海猛子說得誠懇,想想也是這么個理,就點頭答應了,于是,讓人雇了輛馬車,將彌勒佛神像請進大覺寺,供奉在天王殿里。同時,為了讓海猛子自食其力,覺明法師讓他做了廟祝,專門負責大覺寺的香火……
時間:2022-06-20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