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的日子
四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正月初三這天,女兒不知什么原因咳嗽不止。也許是感冒了。因為昨天中午的時候,幾天沒出門的女兒趁著天氣暖和在公園里打了會兒羽毛球。但無論是怎么回事,在此時決不能掉以輕心,立刻去縣醫院。
我們很快來到了縣醫院,但醫院不接收,原因是患者是由外地回來的需去縣中醫院就診。唉,舍近求遠。我們馬不停蹄趕到了中醫院。沒想到,中醫院也不收。說是剛接到上級通知,只有確認了是疫情感染者才可進駐該院,其他病人一律不收。
真是氣人。縣醫院不接收,中醫院也不接收。那么象我們這樣的病人應該怎么辦?不接收怎么確診感染了疫情病毒?如果真的疫情感染了出了問題怎么辦?當時,我真有點火冒三丈,但即使火冒三丈又向誰人發泄呢?我不斷地勸說著自己。既然火冒三丈于事無補,只好向城內診所求救,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就萬事大吉。于是,我們立刻沖向城內。但是,我們在城里轉了個遍,所有的門診都是鐵將軍把門,沒有一個開張的。這下,我真是慌了,不知如何是好。
“再去縣醫院,我就不信看不了病了。”還好,這次去了縣醫院,我把情況的來龍去脈說完后,值班醫生向領導做了請示。幾經周折,最后同意接診,但要去一個很遠的門診部。這個時候,再遠也是不怕的。我們七彎八繞,幾經打聽,終于找到了那個有幾分神秘的門診處,診斷后,拿了藥,出了醫院。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為了不被疫情感染,幾天來,我們一家全部宅在家里。我或是半躺在床上看那幾本心愛的書,或是涂鴉般學寫毛筆字。妻子在看電視上的飲食節目,學做時尚菜肴。大女兒在刷手機,二女兒在做作業。各做各的,各忙各的,互不干擾。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反復出現的一個畫面。吃的東西沒有了,才“派”出一名較為專業的人員購置一些吃的、喝的。通常這位較為“專業人員”非我妻子莫屬,妻子似乎也樂此不疲。但是有一天,從超市購物回來的妻子,帶回來一個不好的消息:聽說又出現了一位疫情感染者,已被送往滄州。
開始,我們是不信的,但第二天,消息果然得到了證實。在微信圈內,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辦公室已發出緊急尋人通知,尋找近期在某醫院就診的患者及家屬——剛剛略有放松的心情再一次緊張起來——惡魔還在游蕩,而且越來越近,幾乎就在身邊。兩天后,在該醫院就診的人員被找到,因其為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一線執勤,幾天來與其接觸的人員較多,其中有一位交警就是我們小區的人。不好,終于來了。于是,暗下決心,沒有特殊情況,絕不出門。
可是,第二天卻有人敲門。
“會是誰呢?”我們一家人對視了一下眼光,狐疑地想:誰這么討厭,這個特殊時期還串門。
門打開,原來一個戴口罩的人站在門口。
你好,我是防控辦工作人員,請把你家里的基本情況填一下。說著,把一張表遞過來。
我一看,是一張保證書,內容是關于預防疫情感染的注意事項及保證不出門、保證發現從武漢回來的人員及時報告等等。
我按要求填上了我的名字和聯系方式。邀請對方來屋內坐坐,但被對方婉拒:特殊時期,就不去了,謝謝!
望著來人離去的背影,心中忽然涌起了一股暖流和敬佩之情。不禁想到:在抗擊惡魔般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前,除了醫生、民警、解放軍,全國又有多少象剛才這樣的普通人投入到工作中啊,戰斗在各個小區、各個村莊。只要有全國人民共同筑起的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何愁疫情病毒不滅?何愁我們不能取得全面勝利?
五
宅在家里的這段時間,平時除了看書、寫字、看電視之外,最離不開的東西就是手機。手機給我們傳遞著消息,手機中的游戲、快手,給我們帶來歡樂,使我們單調、孤寂的生活有了滋味,蘊含著無數科技成果的手機把我們與外界緊密聯系起來。
抗擊疫情的詩最初是在手機上看到的,但是因詩給我帶來的煩惱也是由手機引起的。
我是個文學愛好者,看手機時關注一些詩是必然的,盡管最近,我對一些詩并沒有什么好感,但憑著很多年前對美好詩句的青睞、對一些詩人崇拜的慣性,仍讓我對詩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有獨鐘,企圖從紛繁復雜的詩句中尋找到一絲光亮,但是結果往往讓人遺憾。
在這中間,就有一個“七流的詩人表演時刻,一流詩人在干什么?”的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發帖的主人極力推崇“一流”詩人的作品,反對“七流詩人”的作品。她認為“七流詩人”拉低了詩歌的水準,讓詩歌蒙羞。為此,還組織了一個由著名詩人及批評家組成的圓桌會議,共議“新詩與公共事件”。
在“圓桌會議”上,批評家及一流詩人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把一些歌頌性質的詩說成是“骨子里的奴性”,“見官就跪,見高就攀”、“廉價的、軟骨癥的東西”。一位批評家彰顯了對言論自由的追求,強調“公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限制。同時,必須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詩人如果不能還原真相,也請不要為災難抹蜜。”一位詩人對當下的詩歌現狀憤慨至極:今天很多所謂“詩人”浪得虛名,昧著良心干著欺師滅祖、毀壞“門庭”的勾當,以疫情災難題材販賣假、大、空的廉價情感,集體販賣口號式的廉價贊美之“濕”,發泄女巫式惡毒詛咒,兜售人類的虛情假意,象盛大宴會中蹦逃出來的鬼魅和小丑!……等等。
好大的氣勢!我仿佛看見“詩人”和“批評家”對“七流詩人”的不滿和憤怒,仿佛聽到他們的慷慨陳詞、滔滔不絕和唾沫星子的亂飛。
令人欣喜的是,詩人和批評家們給我們推薦了“一流詩人”和“七流詩人”的作品。我們不妨欣賞一下:
一流詩人的作品:
《疫詩》(節選)
4一面鏡子碎裂\又一面鏡子在雕\倒下去的瞬間復原\一個孩子餓死\一萬只蝙蝠撕心裂肺
5石頭病了\江河病了\森林病了\草原病了\沙漠病了\道路病了\城市病了\鄉村病了\活著的人間\是最大的病原體
《頌歌》他們習慣唱頌歌\災難發生前,他們唱頌歌\災難發生之后,他們唱頌歌\哦,多么偉大的人們啊\他們的一生\都在唱頌歌
而“七流”詩人的詩是這樣的:
集結號
瘟疫猙獰,風聲鶴唳\打破鼠年秩序\武漢加油——集結號劃破夜空\變成冬夜一個燃燒的火把\心暖了\眼亮了\封一座城封一條路\生命之門被\層層打開
中國加油——集結號喚醒民心\變成一顆定盤的星\心靜了\春來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集結號正在詮釋的\正是國人唱響的那曲老歌\萬里長城永不倒
我在疫區
我響應號召\不出城,不串門\就窩在家里\看書、寫字、上網、引孫\不打電話,也不希望有電話打來\過年的問候\就一律發微信\文字不會傳染\你可以放心的看\看后回不回都可以\我人在疫區\但心是干凈的
讀后所謂著名詩人和評論家推薦的“一流詩人”和“七流詩人”的詩,我很有一種讓其失望的感覺,因為我的感覺與這些“大家”們的觀點極其相左、實在不敢茍同。也許是本人才疏學淺、孤陋寡聞的緣故,“七流詩”給我的感覺不但能給人振奮,而且還給人溫暖和希望。而恰恰是所謂“一流詩”,讀的時候如墜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如果有人把這樣的東西大加吹捧和推崇,我以為不是對中華文化、祖國文字的褻瀆就是別有用心。
詩,本來是抒發情懷,給人鼓舞,貼近平民,讓人唱和的語言精華,不知何時,竟然變成了不知所云、望而生畏的東西,真是咄咄怪事,匪夷所思。
不平之余,我也斗膽試寫了兩首小詩,載在下面,不怕獻丑,不怕貽笑大方!
我不會寫詩
我很慚愧。我不是詩人。
沒有寫詩的才情,我不會寫詩。
但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面前,總想寫點什么。
我羞愧地拿起筆,
認真地寫,盡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但我寫出的詩很幼稚,
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像被人家看穿了心里隱藏的東西。
我很害怕被別人貼上“標簽”,
什么“一流詩人”,什么“七流詩人”。
其實,我不是詩人。
就是想用詩的形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我不會用詞,
不會用琢磨了半天不知是什么意思的詞語。我孤陋寡聞。
我大膽地用了“吹起號角”、“責任如山”;
我用了“眾志成城”、“勇往直前”;
還用了“白衣天使”、“藍盾衛士”和“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還用了“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甚至還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詩:“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我知道,這是很危險的。
這很有“唱贊歌”、“唱頌歌”、“喊口號”的嫌疑。
這不是詩,真正的詩不是這樣的。
我不會玩弄寫詩的技巧,
把簡單的道理復雜化,
把淺顯的事物高深化,
把明了的語言糊涂化。
這對別人來說很容易,駕輕就熟,但對我來說卻很難,難于上青天。
我知道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這需要下苦功,還要悶著良心,
我總捉摸不透,通俗易懂有什么不好?明白如話何罪之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不照樣流傳至今?
而那些想法設法、千方百計不讓你明白的詩,又能流傳到什么時候?
所以,因為被全民抗擊病毒的精神所感動,
被涓涓細流匯聚成愛的長河所感動,
我冒著被別人誤解、不屑、歧視的風險,
用明白如話的語言、通俗易懂的詩句,
歌頌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歌頌我們的人民警察
歌頌我們的人民子弟兵,訴說自己的防疫故事
不玩弄什么技巧,不使用什么蒙太奇的手法
高唱贊歌,大唱頌歌
鼓舞士氣,凝聚力量
贏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后勝利
迎來偉大祖國明媚的春天
愛,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春節,
本應充滿著喜慶、歡樂、祝福和無限魅力
但今年的春節非同尋常
只因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惡魔
和春節幾乎同時來臨
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惡毒的魔爪,借著流動的人群、熱情的空氣
悄無聲息地感染、傳播、漫延
吞噬著一座江城的華麗和光焰
令國人震驚,世人驚愕
一張無形的巨網罩住了歡樂的翅膀
一條條信息牽動著全國幾乎每一個人的心房
同頻共振
亦喜亦憂
盼望已久與親人幸福的團聚
闊別一年回歸故里的美好心愿
噴薄欲出的歡聚、歡樂、歡騰
只因突如其來的惡魔而化作泡影
我們只好將它珍藏心底
一聲令下,號角如山
白衣天使、藍盾衛士、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他們打好行裝,辭別親人,告別家鄉
毅然踏上抗擊惡魔的戰場
他們敬佑生命,大愛無疆
他們甘于奉獻,義無反顧
他們沖鋒陷陣,勇往直前
一方有災難,八方來支援
涓涓的愛心匯聚成了愛的長河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悄無聲息,殊死較量
這是一場殘酷無情的戰爭,
吞噬生命,生離死別
這是一場精誠團結的戰爭,
同仇敵愾,眾志成城
醫院里,流動著白衣天使的身影
崗位上,閃耀著人民衛士的光輝
微信里,洋溢著各行各業人民群眾的熱情
疫情不可怕,魔鬼何足懼
來勢洶洶,實為紙虎
軍民團結如一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
歷史上,
我們曾經歷過地震、洪水、干旱
也遭遇過非典、饑餓、戰爭
但無論是怎樣的天災人禍
無論是怎樣的荼毒生靈
在最危險的時刻
經過眾志成城地奮勇抗爭
經過堅貞不屈地殊死搏斗
最后都拜倒在我們面前
俯首稱臣
因為,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的民族
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
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
凝聚著前赴后繼、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疫情仍在發展
戰爭還在繼續
較量正在進行
武漢,這座飽受關注的城市
正在負重逆行
但她并不孤單,
全國各地,傾力相助
四面八方,馳援相幫
還有全國人民投過來的溫暖的目光
寒冬過去,必是明媚的春天
黑夜過去,必是美好的黎明
肆虐的病毒雖不可一世但定會被消滅
瘋狂的惡魔雖張牙舞爪但定會被擒獲
因為,有蓬勃的力量
激蕩在人們心間
因為,有暖暖的愛心
書寫在祖國春天的大地上
到那時,溫暖的春風定會吹遍神州大地
美麗的花朵定會爭奇斗艷,芳香四溢
看到這樣的詩,“批評家”們恐怕早已暴跳如雷,咬牙切齒了。如果再不知深淺地問起是“幾流”詩人的話,準會不屑地答道:不入流!
時間:2020-04-17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