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青春叫高考散文
Part3
后來我一直在想,我的大學究竟缺了什么,現在,當我安靜,當我沉默,當我思考,才發現,原來一直缺少的是激情、是奮斗、是執著、是目標。
2011--2012,我正處于對大學生活充滿幻想和激情的新鮮期,匆匆提高了筆,展開架勢,來個風起云涌般的狂瘋,想要和這個世界來個極有力量的談話。加社團,入組織,在有多激情就有多積極的日子里,像風一樣自由奔放。食品學院紅十字會秘書部干事,校學生工作通訊社新聞部社員。一切似乎精彩絕倫。可是,也許是新鮮感過去,大一下半學期,再沒有多余的激情和耐心參加社團活動。整個人開始極度的懶散和放縱。一年級結束的時候我在日記本上寫道:
“……猶記得當成為食品紅會秘書部的一名干事時的那種激動心情。也許多年以后,我依然會想起秘書部全體初次見面那個夜晚。月亮很大,地板很涼,果汁,零食,胡亂攤在上面,還有我們一起玩的“殺人游戲”。我們都是羞澀的,都不善于表達,哄哄鬧鬧,真真假假,就這樣定格成為我生命中最不起眼的一幕……一直以為我離開后不會覺得難過,現在想起,心里也是微微泛酸。當那本紅會日記本傳到我手中的時候,心情是復雜的。我知道,這可能是我唯一留下的字跡了。食品紅會,我會一直都在。那是多么的溫馨的一句話啊。每每聽著會歌,心里都一片溫暖。當穿上會服時心里會有小小自豪。戶外培訓,培訓大會負責簽到,派發邀請函,宣誓大會的手語表演,與外聯部聯誼,工療站探訪,洮洮服務隊,美食文化節……一路走走停停,原來還是有遺憾。可是,因著當初的任性,因著當初的選擇,還是錯過了許多活動。錯過了,就等于失去了……
加入校通訊社,其實純屬意外。但這份意外,讓我受益良多。拍照,寫稿,采訪,校園快訊,信息監控,部門培訓,值班,聯誼……《屋檐》,《家書》,《學生工作通訊》,《陽光綠營》……我想,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因為它,我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活動,或講座,或校園招聘會,或校運會,或主題沙龍,或輔導員會議……因為它,我參加了《屋檐》的征稿,參加了《陽光綠營》的攝影,幫忙校稿,整合文章,整理校園快訊,去派發書刊,參與送舊策劃書比賽……我是愛它的。不僅僅因為這里有我喜歡的文字工作,有我喜歡的書刊,有隨時可用的電腦,還因為,這里有來自不同學院的同學,師兄師姐,還有老師。形形色色的人出現在這里,厲害的,綽約的,嚴謹的,可愛的,嚴肅的,搞怪的,活潑的,熱情的……阿夢師姐說,永遠都不要小看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想我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 ……”
回過頭去看一路走過的日子,難免會有一些小女孩心性,感傷也好,感動也罷,總是會留下痕跡的,無論你在這個過程是痛苦、是快樂、是真心實意、是虛情假意。有時候總會想,明明有很多復雜的感受,為何總結下來總是感性多于理性?所以說,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把很長時間的經歷或情感拼命的濃縮、壓縮,而留下來的往往是精華、是至美、是別人羨慕的人生。
2012--2013,前半段時間,我一直沉浸在追求享樂和頹廢主義的狀態中。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形容的狀態,總而言之,極度的囂張與狂妄,十足的迷茫與頹廢。大學,難道就是這樣,在歷經了第一年的新鮮體驗之后,開始走向“享受”的過程?熬夜看網絡言情小說;狂追韓劇、日劇;逛淘寶、逛凡客、搜美食;上課拿出手機刷微博、玩游戲;精神不足時直接趴在桌上補眠;交作業前一個晚上狂抄作業;幾乎不做部門工作,還要時不時的抱怨天上地下,前后左右……欠揍的人生,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的吧。有段時間,甚至自詡自己就是壞孩子,“躍躍欲試”的想要知道,要有多惡劣才算壞呢?
而終于的終于,當成績公布,當績點出來,曾經努力上進勤奮好學中規中矩的“乖乖女”形象再一次回到大腦。我極度崩潰。有好幾個晚上,我一度失眠,以為女兒自己可以做主的父母、期待著我畢業找到好工作的親友、艷羨我上大學的兄弟姐妹……一瞬間劃過腦際。心酸、失望、懊惱、自責……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有什么可以仰仗的,以至于這樣荒廢、虛度大學?多年以前,我一直覺得,青春應該自己做主,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一點,可現在也困惑了,自己做主就一定對嗎?自己做主就是以這樣的心態對待大學、對待人生嗎?
“所有的青春都有追悔莫及的時刻,在錯誤后,傷痛后,醍醐灌頂后,無恥近乎勇后,破繭而出的才是成熟。當終于能用“成熟”這詞匯形容自己時,透過依稀尚存的傷疤,依然可以看見自己的痕跡。”成熟也是一種成長吧。
成長到底是怎樣?也許只有沿著一條路一直走下去直到長大的人才能回答吧。可是,每個人選擇的路是那么的不同。我的成長可能與你的無關。而你的經驗只能作為我的參考。記得一個作家曾經這樣形容過成長:成長就像稻田里的青青禾苗,一節一節的往上拔節,當你注視著它時,它很久都沒變化。在你不知不覺中,它已經變得金黃金黃……我想在這無數個日子里我也在成長。堅強的,脆弱的,自信的,卑微的,勇敢的,怯懦的,頹廢的、上進的、迷茫的、光明的。每一天的我,都在變化著。我不苛求會變得怎樣,只希望,不管選擇了哪一條路,只顧風雨兼程。
如果可以的話,如果可以。
我在反思,一直在反思。
Part4
想到奮斗。
奮斗,是每一個高中生的專屬名詞,在我看來。無論你是優等生還是差生,無論你曾經如何以后如何,在高考進行時的日子里,努力平復心情,放下雜亂無章的瑣事,專心備考。
奮斗,是青春的代名詞。十八、九歲的男孩女孩,為了一個目標,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特別是對一直在重點大學、本科、大學等門外徘徊的學生而言,相較于優等生的輕松應付,差等生的無所謂態度,夾在中間“高不成低不就”,高考無疑是痛苦的。因為他們要比別人更努力,要花更多的時間惡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科目;要更堅強,因為要時時忍受模擬考排名的壓力和恐慌;要付出更多,因為老師不是你一個人的,不會停下腳步等著你趕上來。
我曾經就屬于這一批人。日夜在想著如何提高數學和理綜的分數;每次考完試,就會偷偷躲起來哭泣,然后回來繼續奮戰。那些日子,簡單而辛苦,因為知道要考什么樣的學校,一直不肯放棄,不肯停歇。為誰辛苦為誰甜?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翻看了高三那段時間的日記,滿滿的都是心情語錄。難過時,把苦水咽下,深呼吸一口氣,再繼續奮斗。累了,煩了,痛了,寫下為自己加油打氣的句子,與自己,與別人作斗爭。那些奮斗的日子,是它們支撐著我走過高考這一道門檻。
我不知道別人的高考怎樣,是否如我一般痛苦,但我想,辛苦努力考到的大學,才會更加珍惜吧。所以當別人以一種享樂的心態參與大學生活時,我不敢茍同。追求享樂不應該成為大學生的主題生活。青少年創造性思維活躍,情感豐富,理應更好的被利用。
有一種青春叫做“高考”。這高考,是希冀,是夢想之路,是奮斗,是直面現實之道,是年輕人應該有的積極心態。電視連續劇《奮斗》里有這樣一句經典語錄——人生中的事情重要的不是你做的很爽,很順利,重要的是你知道什么時候“踩剎車”,知道什么時候調整自己。
我慶幸自己的及時剎車。《我的青春誰做主》里周晉說,每個人成長都要付出代價,沒有一個人能一帆風順長大,成熟必然伴隨傷痛。也許吧,畢竟,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生到底是怎樣,說出去寫出來的人生往往都是稍加詞句修飾點綴過的。一個人要想把他的人生經歷、情感體驗、價值追求歸結,想想都知道,句子要有多精煉。全都是精華。
每個人的青春都不同。刻骨銘心也好,轟轟烈烈也罷,張揚肆意也行,中規中矩也得,但是,請記住,永遠不要忘記了最初的夢想,不要忘記去學習、去追求、去奮斗、去進步。
時間:2017-06-21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