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關法律常識將納入不同階段學生學業評價中的相關內容,以供大家閱讀,更多信息請關注學習方法網!
——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素養和法治實踐納入學生考核評價中!
原來,在今年7月份,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要將必要的法律常識納入不同階段學生學業評價范疇,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將法治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有關學科課程、學校活動和文化建設中要有機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內容。如在小學普及憲法基本常識,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以及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法治教育。
與此同時,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中小學要配備1至2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教師。不具備條件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組織多校聯合聘用法治教育課專任教師。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到2020年,在各地統籌建設60所左右的國家級實踐基地,各地爭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標準的省級實踐基地。
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如何備考
義務教育階段
小學1—2年級
認知國家象征及標志。初步建立國家、國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認識。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規則公平的意義與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學3—6年級
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簡要認知重要民事權利,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初步理解權利行使規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范意識。
了解制定規則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誠實守信和友善的價值與意義。
初步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道路交通、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
初步認知未成年人能夠理解和常見的違法和犯罪行為及其危害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檢察院、律師的功能與作用。
知道我國加入的一些重要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
初中7—9年級
進一步深化憲法教育。了解國家基本制度,強化國家認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了解重要國家機構的職權。認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意義。加深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認識。
了解民事法律活動的基本原則。了解合同和違約責任,樹立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初步了解物權的概念,加深對知識產權的認識,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了解有關民事侵權行為的法律規范和基本原則,認識與學生生活實踐相關的民事侵權行為(校園傷害事故等)。了解勞動權利及其保障原則,以及教育、社會保險等相關方面的法律規定
初步了解政府運行的法治原則,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環境保護、國家安全、公共衛生、教育、稅收等公共事務的法律原則,初步形成依法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識。
加深對社會生活中常見違法行為的認知,強化法律責任意識,鞏固守法觀念。了解犯罪行為的特征、刑罰種類,建立對校園暴力等青少年常見違法犯罪行為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初步認知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等原則,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識。初步理解程序正義在實現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處理糾紛,理性維護權利的意識。
高中教育階段
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成長需要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識、法律制度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識;加大法治原則、法律理念的教學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參與性和思辨性,結合現實案例、法治實踐,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認同法律背后的價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識的培養。主要實施以下內容:
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理解法的特征與作用,法治的內涵與精神,初步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認同。加深對憲法的地位、功能和價值的認識,明晰憲法原則,深入理解憲法所確立的國家基本制度,加深對公民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的認知,加深對重要法治原則的理解,了解選舉制度和重要法律規定,認知法治與民主的關系。了解憲法實施及其監督的程序與機制。
理解民事活動的基本法律原則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權的法律概念與基本規則,樹立尊重所有權的觀念,進一步了解合同訂立與履行的法律規則,深化對誠信原則的認識。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和法律規則。簡要了解侵權責任的原則、概念。全面認知家庭、婚姻、教育、勞動、繼承等與學生個人成長相關的法律關系。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規則,認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則,建立權力受法律制約,有權力就有責任的觀念。理解刑法的運行規則,了解犯罪構成以及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則。了解保障人權的重要性及其含義,理解法治與權利保障的關系。
認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深化守法意識。了解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以及調解、仲裁、行政復議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對正當程序原則的認識,樹立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機構設置與職能,理解法官、檢察官對維護司法公正的價值。了解律師的資格條件、業務范圍和權利義務,理解律師維護社會正義的價值。
了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我國簽署加入兒童權利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等主要國際公約的基本內容。
高等教育階段
在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針對非法律專業的學生,根據高等教育階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統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內涵;掌握法治國家的基本原理,知曉法治的中西源流;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道路選擇和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內容與機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國情基礎,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則;掌握憲法基本知識,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則、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等重要、常用的法律概念、法律規范;增加法治實踐,提高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