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理科學生,高二時我也曾以為高三是題海的同義詞。直到進了高三,我才明白原來理科講究的是“效率”,是“方法”,而不是“數量”。題不在多,有代表性則靈。想必同學們都知道數理化《題典》,就是把幾乎所有的題都收錄其中的教輔書。我從來不買這樣的教輔書,而是精選那些有代表性的書做。尤其像數學和物理這樣的學科,往往都需要把大題分解成小過程,再連接起來就行了,所以,掌握這些小過程(例如數學“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物理“力的分解”等)十分重要。平時練習一味地做大題、做難題往往會使自己不知所措,而細節卻沒有掌握好。?
什么是好題呢?融合了多個小的基礎的過程,需要花一些時間去分解的題目就是好題。做這樣的題目對自己才有幫助,不僅訓練了基礎知識,而且又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理科生不是做題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