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標題的9種擬題技巧
滿分作文是怎么寫出來的?
你的作文和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差在哪兒?就差在寫得不深刻。
你只會堆砌華麗的辭藻和事實論據(jù),
對問題本質(zhì)的分析即便有,也多流于表象。
那么你需要的就是掌握層層剝筍法。
所謂層層剝筍,就是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緊扣主題,從一點切入,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淺到深,由輕到重,逐層展開,直至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進而達到引誘對方就范的目的。恰當?shù)剡\用層層剝筍法,可使我們的論證一步比一步深化,增強我們語言的說服力量。
范文
說經(jīng)典
梁衡
什么是經(jīng)典?常念為經(jīng),常數(shù)為典。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
常言道:話說三遍淡如水。但經(jīng)典的語言人們一遍遍地說,一代代地說;經(jīng)典的書,人們一遍遍地讀,一代代地讀。不但文字的經(jīng)典這樣,就是音樂、繪畫等一切藝術品都是這樣。許多人都在夢想自己的作品、事業(yè)成為經(jīng)典,好讓自己被歷史記住,實現(xiàn)永恒。但這永恒之夢,總是讓可怕的重復之斧輕輕一劈就碎。修煉不夠,太輕太薄,不耐用甚至經(jīng)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許多不經(jīng)意之說、之作,無心插柳柳成陰,一不經(jīng)意間成了經(jīng)典。當然,經(jīng)典也有嘔心瀝血、積久而成的。像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最后的審判》,一畫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還是苦修所得,總之,它達到了那個水平,后人承認它,提起它,借用它。它如銅鏡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紙糊燈籠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經(jīng)典所以經(jīng)得起重復,原因有三:一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絕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長遠的指導意義。經(jīng)典不怕后人重復,但重復前人卻造不成經(jīng)典。
文化的發(fā)展總是一層一層,積累而成。在這個積累過程中要有個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創(chuàng)造。唐詩、宋詞、元曲,書法的歐、顏、柳、趙,王羲之的行書、宋徽宗的瘦金書都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經(jīng)典。因為在這之前沒有過,實現(xiàn)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只要寫史,只要再往前走,就要回望以下這些高峰,它們是永遠的參照點。
經(jīng)典又是絕后的,你可以重復它、超越它,但不能復制它。后人時時的想起、品位、研究經(jīng)典的目的是為了吸收借鑒它,以便去創(chuàng)造自己新的經(jīng)典。就像愛因斯坦超越牛頓,愛因斯坦和牛頓都不失為經(jīng)典。齊白石談到別人學他的畫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因為每一個經(jīng)典都有它那個時代、環(huán)境及創(chuàng)造者的個性烙印。哲學家講,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時勢異也,條件不再,你只能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高峰。正是因為這種絕后性,才使它彪炳青史,成為永遠的經(jīng)典。
我們對經(jīng)典的重復不只是表面的閱讀,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經(jīng)典之所以總能讓人重復、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后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凡經(jīng)典都超出了當時實踐的范圍而有了理性的意義,有觀點、立場、方法、思想、哲理的內(nèi)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導以后的實踐。只有理性的東西才經(jīng)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證,而它又總能在新的條件下釋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鈾礦一樣,有釋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鄧小平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都是永遠的經(jīng)典,早超出了當時的具體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中蒙娜麗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愛的旋律,還有畢加索油畫中的哲理,張旭狂草中的張力也都遠遠超出自身的藝術價值而有了生命的啟示。
總之,經(jīng)典所以經(jīng)得起重復是因為它豐富的內(nèi)涵,每一次重復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同樣一篇文章、一幅畫或一個理論,能經(jīng)得起人反復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jīng)典與平凡的區(qū)別。一塊黃土,風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顆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亮點剖析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要探究的問題經(jīng)典,明確經(jīng)典的定義常念為經(jīng),常數(shù)為典。然后作者采用了層層剝筍的方法,逐步分析,探究問題的本質(zhì)。他首先借俗語來分析經(jīng)典的特點要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和人們的推敲。然后借助多種方法,對經(jīng)典的深層內(nèi)涵和本質(zhì)進行多角度地剖析:首先從文化發(fā)展的累積性角度分析,明確經(jīng)典必須達到空前的高度,有里程碑的效果;接著借助名人創(chuàng)造了經(jīng)典的事例,分析總結出經(jīng)典必須具有絕后的特點,后人無法復制;接下來引用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作品和經(jīng)典語言,跳出經(jīng)典的實踐范圍,進而剖析經(jīng)典的理性意義,即對后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最后把經(jīng)典與平凡比較,探究出經(jīng)典的本質(zhì)內(nèi)涵,即能經(jīng)得起人反復咀嚼而味終不淡。
技巧點撥
一、確定探究內(nèi)容,明確需剝之筍
下筆之前要通過對作文題的審讀和聯(lián)想,明確要探究的內(nèi)容。探究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
話題、一個事件,也可以是聯(lián)想到的論據(jù)事實。明確探究內(nèi)容后就要對探究內(nèi)容進行交代,如果是概念、話題可以做簡單定義式介紹,如果是事件或論據(jù)事實,就要對事件或事實進行陳述,陳述的語言宜簡短,只需在探究的關鍵問題基礎上,高度概括性地介紹事件內(nèi)容即可,語言簡練,迅速入題。
二、層層深入進行挖掘,找到筍之內(nèi)核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思維訓練:
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
向后面想一想,預見發(fā)展;
換個角度想一想,提出獨見;
拆開來想一想,分清析透;
合起來想一想,辨證分析;
向深處想一想,揭示本質(zhì)。
三、理清邏輯關系,安排好各層筍的順序
層層剝筍的這一層與下層的關系應該像邏輯鏈條一樣緊密相連,層與層之間魚貫而行,環(huán)
環(huán)相扣,有序安排,這樣才能使說理更加充分。這一順序往往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表象到本質(zhì)的順序,逐層深入,使一層比一層更接近事理本質(zhì)。
學生挑戰(zhàn)
品味時尚
王卓然
世上本沒有時尚,同一件事,做得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時尚。
時尚,是時代的產(chǎn)物。時代不同,成為時尚的事物自然不同;但它們的本質(zhì)卻一定相同,不論是好的事物,還是壞的風氣。
諸如宋代的說書家與清代的戲子名角,從形式上看,說書與唱戲,顯然風馬牛不相及。然,析其本質(zhì),都可雅俗共賞,都可緩解疲勞,放松心情,事后會心一笑,愁事自然消。這是好的風尚。
抑或南北朝崇尚佛教、好興土木、修建佛塔與清末紈绔之養(yǎng)鳥斗蛐蛐兒,從事理上講,也并不相近。然而二者都敗壞民風,傷及國家根本不事工農(nóng)商。這是不正之風。
時尚為大眾廣泛喜愛。成為時尚的事物,一定能為大眾了解并喜愛,也就是能得到草根兒們的認同。試想,陽春白雪是斷不能成為時尚的,下里巴人或許可以。一種事物,人們都不懂它,何談品味?何談崇尚?如果有,那也不叫追求時尚,而叫盲目跟風,附庸風雅。
因此,成為時尚就要有群眾基礎,所以,別人說唐詩、宋詞在唐宋時是時尚,本人從來都不置可否。試想,從唐代的麥子地或宋代的水稻田里,隨便揪出一個老農(nóng),跟他侃侃而談《蜀道難》或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老農(nóng)會有什么反應?八成是呲著滿口黃牙沖你一笑,然后牽著他的牛又回田里忙活他的莊稼去了,沒準心想這人有病。何止是他,可能他們一村的人,隨便哪個都會拿看白癡的眼光看你:有病啊,你!懂都不懂,時什么尚?
時尚可預示國家的興衰。像北宋初的勤儉,由皇帝帶頭,民間就迅速成為時尚,國家興盛是顯而易見的。又如南宋末年,國家偏安一隅,從朝庭到民間,風氣靡靡,只顧享樂,國家傾頹,旦夕之間。
好的風尚如春風細雨,潤物于無聲;不正之風如狂風暴雨,毀物于旦夕。
不正之風盛行,如一個人筋脈盡斷,即使有九陽神功易筋經(jīng),也絲毫無助,如此國家,混吃等死而已。因此,國家引導好的風氣,對社會有助的時尚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一個國家的興盛,自高雅時尚始。
品味時尚,一咂摸,有味兒,至于什么味,那就看你怎樣品了。回味無窮,唇齒留香,才是絕世美味呀!
高考作文標題的9種擬題技巧
作文的題目猶如人的眼睛。作為一名考生,為自己的文章擬一個能體現(xiàn)智慧與匠心的標題,既可以酣暢淋漓的展示自己的個性與文化修養(yǎng),又可以給閱卷老師一份見面禮,讓他們在倦怠有一種如獲至寶的驚喜,同時也關乎考場作文等級的評定。
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作文的眼睛更加明亮、有神,我們的作品將會贏得更多的青睞,產(chǎn)生先聲奪人的首因效應。那么,作文的標題怎樣才能做到新奇別致,自出新裁呢?
1.引用化用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直接引用或化用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娫~歌曲、名言警句、影視書名、影視劇名、新聞標題、電臺欄目等作為文章的題目,可以先給文章定下一種調(diào)子,給人一種風格迥異,個性鮮明的感覺,如:
1、青春話題:《一笑而過》、《明明白白我的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2、成長話題:《無限風光在險峰》、《一枝紅杏出墻來》
3、理想話題:《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心永恒》、《化蝶飛》
4、考試話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莫道不銷魂》
5、理解話題:《對面的老師看過來》、《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有一點動心》
6、信念話題:《陽光總在風雨后》、《我想我會成功》
7、誠信話題:《眾里尋它千百度》、《千呼萬喚始出來》
8、環(huán)保話題:《我想有個家一只小鳥的心聲》、《插翅難飛》。
標題1、3、5、6都是引用大家喜歡熟知的歌曲,活潑而不失優(yōu)雅,貼近學生生活,妙趣橫生;
標題2、7引用詩詞名句,既具有濃郁的文化韻致,又蘊含深刻的雙關含義;
標題4引用經(jīng)典名言,典雅而深刻;
標題8引用影視劇名,頗具匠心。
2.自我陶醉法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自我陶醉正是個性張揚的開始,作文標題中一個我在,表達起來自然就還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1、欣賞話題:《酸酸甜甜就是我》、《我就是春天》
2、驕傲話題:《13歲,我為你驕傲》、《相信自己的感覺真棒》
3、渴望話題:《給我一雙翅膀吧》、《好想好好愛你――我的假日》
4、自信話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我的天使》
5、處世話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一個人的精彩》
6、自由話題:《心想喝歌就唱歌》、《我的地盤,聽我的!》
花樣年華,花樣心情。這些標題有的激情飛揚、有的天真爛漫、有的真情眷眷、有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的渴望自由,形式活潑,散發(fā)出一股青春氣息,彰顯著個體色彩。
3.巧用公式法
運用數(shù)字或者運用數(shù)學、物理、化學中的程式的形式來設計作文題目,簡練精當,形式新穎,邏輯嚴密,給人以啟示。如:
1、生命話題:《10-1=0》
2、教育話題:《0=0》
3、成功話題:《立志+努力=成功》
4、修身話題:《1001+冷靜》
5、誠信話題:《誠實+信用=財富》
6、成功話題:《成功=實力+創(chuàng)新+機遇》
標題1,強調(diào)了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不像網(wǎng)絡游戲,有多少次機會;
標題2,表明教育的成敗得失取決于不能有本質(zhì)上的失誤,如品行、身體等因素不容忽視。
標題3,說明成功的要素是立志和努力。
標題4,強調(diào)冷靜的重要性。
標題5,表明誠信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標題6,表明成功需要三個因素。以上六例顯示這種數(shù)字、算式型標題的簡明生動,確實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4.反彈琵琶法
狗咬人不是新聞所以見怪不怪自然無趣,人咬狗才是新聞,能吸引人的興趣,新聞中的這條規(guī)則在話題作文的擬題中,同樣適用,把一個不可思議的觀點,拿來用合理的方法論證一翻,自然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特立獨行、超凡脫俗的味道了。
1、失敗話題:《遺憾,其實也是一種美麗》
2、夢想話題:《做白日夢的感覺真好》
3、人生話題:《進一步海闊天空》
4、真誠話題:《善待謊言》
5、創(chuàng)新話題:《這個世界因為懶人而精彩》
6、奮斗話題:《生活中要常懷第二心》
7、欣賞話題:《不妨潑飄冷水》
8、歷史話題:《聽聽汪精衛(wèi)的心聲》
9、文化話題:《吃不到葡萄言其酸的隱士們》
標題1,遺憾如何是一種美麗?
標題2,是不是思想太緊張,現(xiàn)實太沉重,異想天開的幻覺反而成了生的珍品?
標題3,有些困境需要拿出勇氣擺脫、戰(zhàn)勝,而不是消極的躲避。
標題4,謊言難道也是一種美德?
標題5,懶惰不是最大的惡德嗎?
標題6,不是提倡做人做事要專心嗎?
標題7,既是潑冷水,何談欣賞?
標題8,漢奸難道也有理了?
標題9,說陶淵明們的壞話,是不是腦子壞了?
這些故意與真理作對的標題,看似離經(jīng)背道,實則暗藏機理,可以振聾發(fā)聵,極具深邃的思想魅力。
5.巧設懸念法
這一些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一種構思方法,也適用于話題作文的擬題。設置一個誘人的懸念,或不同尋常的結局,容易抓住讀者的心,這在浩如煙海的作文堆里,不失為一種間接強迫老師不要忽略你存在的妙法了。如:
1、師生關系話題:《老師,你錯了》
2、素質(zhì)教育話題:《考場三絕活》
3、男生女生話題:《天很藍、我不騙你》
4、男生女生話題:《那小子真帥》
5、保護環(huán)境話題:《兩只離了婚的魚》
6、校園生活話題:《我失戀了》
7、網(wǎng)絡學習話題:《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斗》
老師會犯什么錯誤,一個學生怎么能這么說老師?考試還有什么三絕活?《天很藍,我不騙你》跟同學生活有什么關系?太扯了吧!魚為什么會離婚?《那小子真帥》、《我失戀了》是不是涉及敏感話題?太大膽了吧!網(wǎng)絡學習中會有什么慘烈的戰(zhàn)斗?這些題目,任誰也會眼花繚亂,任誰也想探問究竟。
6.妙用修辭法
這種方法,是指運用比喻、擬人、夸張、對偶、雙關、反詰等修辭手法擬題,使題目生動,鮮明,美妙,貼切。美總是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以感情為鋪墊,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巧用修辭,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余味無窮。如:
1、愛心話題:《陽光的腳步》
2、環(huán)保話題:《一張漁網(wǎng)的訴說》《死去的風箏》、《哭泣的老樹》
3、自我話題:《選擇生活的色彩》
4、幸福話題:《雪花的快樂》、《無憂鳥》
5、奉獻話題:《最后的燭淚》
6、選擇話題:《安能取熊掌而舍魚?》
7、發(fā)現(xiàn)話題:《究竟誰錯了?》、《林黛玉非死不可嗎?》
8、誠信話題:《生命誠可貴》
9、教育話題:《減負不能隨意減副》
標題1、2、4、5擬人;
標題3比喻;標6、7反問;
標8、9雙關。這些題目,由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所以閃亮靈動,余味綿綿。
7.聯(lián)想煽情法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或開門見山,把人真接引和到某一件事物中去,可情景并茂,可引人深思。既有詩情,又有畫意,韻味無窮。
1、機遇話題:《猶豫失去失敗》
2、故鄉(xiāng)話題:《藍藍的月,藍藍的夢》
3、享受話題:《紅舞鞋藍精靈》
4、理想話題:《夢的伊甸園還在那邊》
5、友誼話題:《撿起你腳下的蘑菇》
6、時光話題:《有這么一個故事》
7、信心話題:《伸手就是光明》
8、感悟話題:《不經(jīng)意的美麗》
這些標題,語言優(yōu)美,形象生動,以有限的言詞顯露出無限的生活意蘊,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馳騁想象的空間,寫出作者對生活獨到的人生體驗,展示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很容易就讓讀者隨之進入作者的心情中,與之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8.踏雪尋梅法
對材料話題作文,順著材料所給出的話題,進行深化、探究,在濃縮中再把觀點提升到具有一定哲理的高度,讓讀者于欽佩中得到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從而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也不失一種擬題的好方法。如:
1、改變話題:《換一種方式生活會更美》
2、挫折話題:《讓生命的意志再堅強些》
3、成功話題:《成功自有規(guī)則》
4、奉獻話題:《添柴與烤火》
5、金錢話題:《利益在騙人》
6、經(jīng)歷話題:《走過去就不要后悔》
7、創(chuàng)新話題:《打開你的眼睛》
8、奉獻話題:《收獲源于付出》
這些根據(jù)材料提供的話題,進一步挖深、提煉出來的題目,源源源于材料而高于材料,加進去個體的感悟與理解,充滿了理性的光輝,于平凡中見奇倔,也是很多喜歡定議論文的同學擬題一種好方法,很有思想深度。
9.故事新編法
將傳統(tǒng)的故事,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影視社會現(xiàn)象,嬉笑弄罵,皆成文章,是網(wǎng)絡上很流行的一種寫文章的方式,往往讓人先是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既而深思沉吟,慨然長嘆,最后心有戚戚,長縈于胸。如:
1、環(huán)境話題:《三個和尚沒水吃新編》(原因不是懶而是因為山下的井要么被污染、要么干涸、要么被開發(fā)作為旅游資源禁止取用)
2、誠信話題:《狼來了新編》
3、智慧話題:《英明的上帝》
4、合作話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5、熱點話題:《魏青剛成名后》
6、歷史話題:《荊軻刺秦王新傳》
7、名著話題:《唐僧取經(jīng)回來之后》
8、誠信話題:《生命誠可貴》
9、教育話題:《減負不能隨意減副》
標題1、2、4、5擬人;
標題3比喻;
標6、7反問;
標8、9雙關。
這些題目,由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所以閃亮靈動,余味綿綿。這些擬題大膽而新奇,通常為一些思維活躍,幽默風趣而又才華橫溢、關注生活,喜歡閱讀魯迅先生《故事新編》之類文章的同學喜歡采用的一種方法。
時間:2022-01-05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