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大學排行榜前200
2021前兩百名大學排名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地區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北京 8★ 世界一流大學
2 清華大學 北京 8★ 世界一流大學
3 復旦大學 上海 8★ 世界一流大學
4 浙江大學 浙江 8★ 世界一流大學
5 南京大學 江蘇 8★ 世界一流大學
6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8★ 世界一流大學
7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8★ 世界一流大學
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8★ 世界一流大學
10 天津大學 天津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0 武漢大學 湖北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2 南開大學 天津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3 山東大學 山東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4 中山大學 廣東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5 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6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7 東南大學 江蘇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8 四川大學 四川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19 吉林大學 吉林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0 同濟大學 上海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2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3 廈門大學 福建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4 西北工業大學 陜西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25 中南大學 湖南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26 東北大學 遼寧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27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27 湖南大學 湖南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29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0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1 蘭州大學 甘肅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2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3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4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5 重慶大學 重慶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6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7 河海大學 江蘇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38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39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5★ 中國一流大學
40 鄭州大學 河南 5★ 中國一流大學
41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4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43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43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45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46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5★ 中國一流大學
47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48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5★ 中國一流大學
49 南昌大學 江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50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51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5★ 中國一流大學
52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5★ 中國一流大學
53 暨南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54 西南大學 重慶 5★ 中國一流大學
55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56 東華大學 上海 5★ 中國一流大學
57 西北大學 陜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5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59 蘇州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60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60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61 昆明理工大學 云南 5★ 中國一流大學
62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63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64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5★ 中國一流大學
65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65 云南大學 云南 5★ 中國一流大學
65 上海大學 上海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67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5★ 中國一流大學
68 福州大學 福建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69 河南大學 河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70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71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 5★ 中國一流大學
71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7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73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75 寧波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76 燕山大學 河北 5★ 中國一流大學
76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78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79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0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80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80 江南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80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4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5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85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86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河北大學 河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89 揚州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0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90 江蘇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1 遼寧大學 遼寧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3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94 山西大學 山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4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5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96 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7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99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3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3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5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 5★ 中國一流大學
105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105 哈爾濱醫科大學 黑龍江 5★ 中國一流大學
106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7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7 深圳大學 廣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9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0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11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1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112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 5★ 中國一流大學
113 長安大學 陜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4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 5★ 中國一流大學
115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115 南方科技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115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 5★ 中國一流大學
116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7 安徽大學 安徽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8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19 湘潭大學 湖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0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1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2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3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4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25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5★ 中國一流大學
125 南京林業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5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6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7 廣西大學 廣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28 廣州大學 廣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29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0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 5★ 中國一流大學
130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 5★ 中國一流大學
130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0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1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2 新疆大學 新疆 5★ 中國一流大學
132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4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5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6 華僑大學 福建 3★ 區域一流大學
137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38 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39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140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4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2 貴州大學 貴州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2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2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5 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5 中國醫科大學 遼寧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46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 5★ 中國一流大學
147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48 海南大學 海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49 西安理工大學 陜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50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150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 5★ 中國一流大學
150 湖北大學 湖北 3★ 區域一流大學
151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 3★ 區域一流大學
152 哈爾濱理工大學 黑龍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153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154 東北電力大學 吉林 3★ 區域一流大學
155 南京中醫藥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55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56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58 汕頭大學 廣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58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60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60 重慶醫科大學 重慶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61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161 沈陽農業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61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64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 3★ 區域一流大學
16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江蘇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66 蘭州交通大學 甘肅 3★ 區域一流大學
167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5★ 中國一流大學
167 青島大學 山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69 蘭州理工大學 甘肅 3★ 區域一流大學
170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 5★ 中國一流大學
170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70 溫州醫科大學 浙江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71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 3★ 區域一流大學
172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73 石家莊鐵道大學 河北 3★ 區域一流大學
174 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74 長江大學 湖北 3★ 區域一流大學
175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76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 3★ 區域一流大學
177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3★ 區域一流大學
178 陜西科技大學 陜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79 大連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80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80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80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81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81 沈陽工業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83 東莞理工學院 廣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83 濟南大學 山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83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 3★ 區域一流大學
186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 3★ 區域一流大學
187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 3★ 區域一流大學
188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8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90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黑龍江 5★ 中國一流大學
190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 3★ 區域一流大學
190 大連醫科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91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192 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 3★ 區域一流大學
192 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94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195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95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 3★ 區域一流大學
196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 4★ 中國高水平大學
196 大連工業大學 遼寧 3★ 區域一流大學
198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 3★ 區域一流大學
198 溫州大學 浙江 3★ 區域一流大學
200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 6★ 世界高水平大學
200 湖南工商大學 湖南 3★ 區域一流大學
2021中國大學排行榜前十名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3、中國人民大學
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4、復旦大學學校
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后,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5、南京大學
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
6、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于1897年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干所院校,后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并,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7、上海交通大學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總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有31個學院/直屬系,13家附屬醫院;有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635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326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496人,學位留學生2837人;專任教師3236名。截至2020年4月,有博士后流動站3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5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3個,本科專業67個。
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后,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9、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后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武昌師范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10、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而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長沙合并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后,經歷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成為文理并重的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相繼并入。
時間:2021-12-21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