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大學生參與各類競賽不僅有助于提升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同時也是展示學校教學質量和綜合實力的一張最好的名片。近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了2017—2021年全國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高校進入前50強。
哈工大連續多年位居榜首
據統計,在近五年的各類大學生競賽中,獲獎得分最高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共計獲得各類大獎1388項,平均每年“到賬”278項。在最近幾年公布的大學生競賽獲獎成果排行榜中,哈工大始終位列第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高的。
除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外,獲獎得分進入前十強的高校還有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雖然綜合實力排名未進入全國前十,但學生在各類競賽中表現優異。
在這項榜單進入前十強的高校中,西南交通大學是唯一一所非985高校,該校學生近五年獲得1252項競賽獎勵;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本身綜合實力在國內高校中一直位列前茅,和其他高校相比,獲獎數量雖然略顯偏少,但得分高,這也就說明這兩所高校獲得的競賽獎勵中,很多都是一等獎以上的大獎。
清華北大竟未進前20?
很多人肯定會納悶,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兩所名校,大學生競賽成果排名甚至連前20名都沒進,難道學生綜合素質不高?雖然競賽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學校的教學質量,但競賽得分偏低并不意味著學生綜合素質就偏低。
參加這種學科競賽的一般大都是本科生,而清華北大本身的本科生數量就偏少,再加上不少學生并不熱衷于這種學科競賽。有學生表示,一方面由于清華北大本身推免名額就比較多,所面臨的保研壓力相對其他學校也就小得多,因此并不需要用各類競賽來給保研加籌碼;另一方面,這種頂尖名校課業壓力本身就非常大,很難有很多時間參加沒什么用的競賽,相對來說更看重一些“含金量”較高的比賽。所以從這份榜單中可以看出,雖然清華北大競賽得分排名未進入前20,但本身的獲獎數量就偏少。
多所非雙一流高校進入前50
競賽得分進入前50強的高校中,有不少是非雙一流院校,具體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燕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尤其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競賽獲獎數量及得分都是非常高的,超過了不少985,而且這兩所學校本身的綜合實力也都比較強,畢業生就業質量也是很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科技大學近五年競賽獲獎數量非常的多,多達1210項,但得分只有77.97,雖然擠進了前50,但相對于同水平的其他高校來說,山東科技大學競賽獲獎的等級可能并不是很高。
像吉林大學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得分和清華大學處于同一檔次,但吉林大學競賽獲獎數量達1066項,而清華大學只有404項,這就說明清華大學在這份競賽成果排行榜中是以質量取勝的,而不是靠數量堆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