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統文化葫蘆烙刻技藝體驗課
“瑞雪兆豐年,神州萬象新”,昨夜北風呼嘯,雪花漫天飛舞,輕柔、潔白。像鵝毛,像白花,如輕煙,如柳絮,紛紛揚揚地飄灑在大地上。清晨時分,房屋、樹木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真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大地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為下午我們前往山東省手造展示中心參加的“葫蘆烙刻技藝體驗課”烘托了幾分唯美氣息。
下午一點半,我與同學們準時到達了山東省手造展示中心,在單位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來到了山東手造展示中心二層的威海特色海洋休閑文創精品展就坐。非遺傳承人于文政老師開始為我們講解葫蘆烙畫技藝的發源和發展歷史,并帶領我們動手體驗非遺葫蘆烙刻技藝:先用鉛筆描繪出自己想要的圖案和文字,再用刻筆雕刻葫蘆的形狀,最后加上顏色,葫蘆裝飾。雖然步驟并不繁瑣,但待上手實踐時卻讓我犯了難,我刻出的紋路歪歪斜斜,全然沒有于老師那般筆走龍蛇、收放自如。于老師見狀,安慰我道:“沒事,初學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日積月累便可出真知!”隨后便親手向我傳授起了葫蘆烙刻的小技巧與難點。
一筆一劃,一起一落間,一小時悄然逝去,我們在于老師的教導下也各自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捧起自己掌心中的小葫蘆,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傳統葫蘆烙花匯集木雕、彩繪、雕塑的技藝精妙之處,也感受到了葫蘆烙畫中蘊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深厚文化底蘊。更對堅持打破傳統葫蘆烙花構圖常規,力求探索葫蘆藝術新方向,融合現代審美的非遺傳承人——于文政老師產生由衷的傾佩。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經過本次精彩絕倫的葫蘆烙刻技藝體驗課,我們深刻認識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勞動智慧結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記憶。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樹立科學系統精神,保護好華夏民族代代相傳的寶貴遺產,使之根脈相續、永葆活力,成為人民美好生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時間:2023-11-18 作者:林心宇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