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拾光空間”主題展廳是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共青團工作傳遞聲音、交融思想、文化育人的全新陣地,旨在通過自主發起、校內征集、社會引進等方式,常態化地開展與學生成長相關的主題展覽,用文字、聲音、畫面、作品表達思想、訴說情緒、開拓眼界。
愛上一個人只需一瞬間,忘記一個人往往卻需要很久。很多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人和事,就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下落不明。2017年12月13日,“I'm Fine”失戀主題展在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拾光空間”主題展廳暖心開館。據悉,這是山西省高校中首個以“失戀”為主題的展覽,展廳中陳列的每件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來自于信息學院的16000名師生,傷痛與余溫、眼淚與堅強、遺憾與祝福,交織成最真實的青蔥愛情故事。
愛不愛 都精彩
讓我再想你最后一次
還記得我們看的第一部電影嗎?
一幅還原微信聊天記錄的墻面勾起剛剛失戀的回憶。傷心酒吧傳來悲傷的音樂,就像墻上所寫:可能在我左右,你才有追求孤獨的自由。“失戀門診”的膠囊,就像你給我買的感冒藥。公主病、作死、無理取鬧、任性……原來這些消磨了愛情,打倒了時光。手表還在走,劃過每一分一秒,我擠出時間思考,才發現我也有錯的地方。你說沒有我,你活著也就沒有意義了,而如今你送的報警器我還握著,可你卻不在我身邊……
本次展覽一經開館,便得到眾多校內外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很多師生慕名而來,到校參觀。在說到本次展覽中最令人動容的部分時,他們都提到了山西農業大學王柏松教授和他已故妻子江日仁老師的愛情故事。他們從小糧票走到了大桌飯,從小平房走到了筒子樓,從兩個人走到了兒女雙全,從捉襟見肘走到了生活美滿,一直到七年前江老師的離開。這場失戀讓人揪心,催人落淚,但卻鼓舞著失戀的人們依然要相信愛情,希望失戀的人們在感慨中釋懷,在時光中重生,而這也正是本次失戀主題展真正想傳達的理念。
主題展故事節選《遙遠的祝福》——致另一種“失戀”
在農大后面的家屬樓里,住著一位已經退休的老教授——王柏松。有一次學生向他請教學術問題時,無意間提到當年和他一起研究課題的江日仁老師。王柏松教授摘下眼鏡,臉上洋溢著幸福和驕傲,他對學生說:“那是我的夫人”,學生們很驚喜,可這時老教授邊笑邊望向地面:“她已經走了七年了。”
教授皺皺的日記本里有這樣一篇“這是我們分開之后第七年,日日夜夜的思念化成你的影子,包裹著我的睡眠。老伴啊,我們從小糧票走到了大桌飯,我們從小平房走到了筒子樓,我們從兩個人走到了兒女雙全,我們從捉襟見肘走到了生活美滿,我們從微風十里的春天走到了雪虐風饕的冬天,我們從衣訣躚躚的少年走到了垂垂老矣的暮年。可是后來啊,你就走了,我又像回到了剛認識你的那天,每天早上多想再聽你喊一句我的名字;每天吃飯多想再有你攔住我一直撒鹽的手,嗔責我一句少吃鹽;每天走在路上看到開的漂亮的海棠花就想側頭告訴你,你瞧那朵開的最好看。現在啊,我就每天盼啊盼,盼你能來我夢里看一看,我們再談一談我們爭執不下的課題,這回啊,我一定讓著你,再告訴你一句,往后啊,我們再無生離,只有死別。”
我們十歲的時候,喜歡就是我有十顆糖我都只想給你。我們二十歲的時候,愛情就是我不許你和別人多說一句話。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愛情就是我把我的工資卡遞給你。我們四十歲的時候,愛情就是再忙也記得給你過生日。我們五十歲的時候,愛情就是陪你晚飯后聊聊天,散散步。可是等到我們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的時候,愛情就是我還能在你耳邊露出光禿禿的牙床喊你一聲“老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