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服務業的不斷提高,許多飯店餐館都開通了外賣服務。累了不想做飯又不想出去吃的人,或者宅男宅女們都會選擇叫外賣,快捷方便。
但是隨著外賣業的發展,出現了極端天氣外賣人員在送餐路上發生事故的現象,這便引發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有的人認為極端天氣路況不太好,不安全,為了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還是不要點外賣的好。而有的人認為點外賣是店家的一項業務,也是送餐小哥賺錢快的來路,所以這是兩廂情愿的事情。
我認為,外賣作為一種市場行為,是餐館為了收益和服務顧客自主開通的,只要它存在,消費者是可以叫的。尤其是極端天氣,在外出買菜吃飯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更能彰顯外賣存在的價值。
也正是這時餐館的生意會更好。外賣小哥的工作就是送外賣,雖然在極端天氣下工作會遇到艱難困苦,但在下雨天則會送的更多,當然也會收獲更多工資和小費,這樣無疑對他們也是有益的。因此這是一個互相受益的過程。
只是此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外賣公司如何提高送餐硬件設備,如何確保員工的安全保障,如何既兼顧客戶利益又保障員工權益。而不是單純地該不該叫外賣的問題。店家可以適當提高送餐設備,盡量不選擇雙輪電動車,選擇多輪車和有頂棚的車,這樣既可以保障外賣的安全,也能保護送餐員的安全問題。并根據天氣的惡劣程度選擇是否開通外賣業務,或者適當提高送餐費用,以犒勞辛苦工作的送餐員。
此外,訂餐的顧客也需要有一顆理解和寬容的心,包容稍微遲到,稍微有欠缺的服務,對送餐員的一聲謝謝辛苦了,或多一點點的小費,都是一份暖意,讓雙方都在惡劣天氣里感受到溫暖。
總之,極端天氣外賣服務不應該是該不該叫的問題,而是雙方應該改善自身的問題,店家多一分安全保障,買家多一分寬容理解,雙方就多一分收獲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