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讀書有多猛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各類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過男生”。
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研究生、本專科生比例均過半。職場中,女性的學歷情況也正在逐漸反超男性,尤其是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
然而,不少女性在教育考試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在職業發展、技術科研等方面仍然舉步維艱。
高學歷女性,讀書的意義在哪里?
全面反超
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本專科還是研究生,女生占比都已全面反超男生。
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59.9萬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9%;普通本專科女生為1674.2萬人,占比為51.0%。
尤其是女生讀研的比例,近年來穩步上升。
1999年,全國招收女性碩士研究生2.6萬人,在碩士總招生人數中占比36.5%。2009年起,女性碩士招生數量開始超過男性。2019年,女性碩士招生人數為44.7萬人,占比55.1%。
從具體高校來看,男女比例在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驟然發生逆轉。
各高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浙江大學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41:1,碩士生男女比縮小為1.22:1;南京大學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14:1,碩士生男女比縮小為0.79:1,碩士生中女生數量直接將男生反超。
即使是男生數量較多的理工類高校,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畢業的本科生女生數量為269人,碩士生女生數量則高達1084人。
當為數眾多的女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也改變著職場中的學歷狀況。
智聯招聘公布的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北上深等一線城市,女性職場人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比已經達到55.9%,反超男性職場人。
較高的學歷,讓女大學生更容易在大城市中留下來。第一財經曾對城市戶籍人口數據進行梳理統計,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廈門、沈陽這10個城市,全部存在戶籍人口女多于男的現象。
比如教師行業,大城市呈現女性占比增加的趨勢。2020年中小學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比例在高中、初中和小學階段分別為54.73%、53.2%、69.98%。在發達城市,這一比例更加失調。
后勁“乏力”
高學歷群體中女性比例的提高,是外部環境和自身因素綜合的結果。
根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自《綱要》實施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斷增加;就業政策和創業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婦女就業渠道不斷拓寬。
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高學歷女性更容易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城市文化氛圍也給前來打拼的高學歷女性以更大的包容度。
而在讀書這件事上,由于女性認真細致、自控能力強的自身優勢,也比較容易讓女大學生在各類考學中脫穎而出。
不過,一份對13余萬份簡歷數據的研究顯示,平均而言女性要比男性多讀一個學位才能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收入,而且女性后期的收入增長會比男性更早呈現出放緩和飽和的態勢。
在繼續讀書的道路上,女性后期的表現也逐步放緩。雖然女碩士反超男碩士,但在博士層次,女博士人數依然遠少于男博士。
當前,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約45.8%,隨著專業技術職務的提高,女性占比逐級減少,女性科技領軍人才匱乏,“剪刀差”現象較為突出。
在2021年公布的兩院院士名單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5人中,女性科學家僅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4人中,女性科學家僅6人。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女院士占比很小,在數理學部的院士中,與數學緊密相關的女院士更加稀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張平文指出,中國數學界的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杰出女性數學工作者人數仍然較少,在國際數學會議上作大會報告的女數學家比例很小。
當然這與高等教育的屬性相關。有學者認為,整個高等教育體系和思維模式,是以男性的思維模式建立起來的。女性與男性的認知方式本身存在差異,這就導致女性在學習中更容易遇到困難。
并非終點
女性在各類高等教育中的占比反超,顯然不是故事的終點。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史靜寰指出,入學機會均等雖然是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內容,但并不是唯一內容。
實現平等的更為重要的指標,是教育環境的公平、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兩性在教育中獲得自身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的公平。
如何幫助女性留在科研界?TheScientist網站刊登過一篇文章,給男科學家提出了10條建議,比如經常與女科學家討論科學前沿問題、學術座談會注重請女科學家發言、組織會議多邀請女科學家做報告等。
2021年7月,科技部等13部門印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文件指出,在若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探索設立女科學家項目、適當放寬女性申請人年齡限制。
同年9月,北京市婦聯聯合市人才局等單位印發《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北京行動》,指出在“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項目組織實施中,適當放寬女性申請人年齡限制。
在職場中,近年來延長女性產假和生育假最為令人矚目。《2021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55.8%的女性在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這個數字是男性職場人的二倍多。
當然,企業職員們都明白,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延長女性的產假和生育假也會進一步弱化她們的工作機會,鼓勵生育的政策法規還需相關的配套措施,以承擔該福利政策的相關成本。
目前,我國已基本消除兩性入學差距,女性在讀書上的優勢逐漸顯露,今后是致力于縮小獲得高學歷后的現實差距。
畢竟,讀書的目的,是讓人獲得更好的前景,無關性別。
時間:2022-01-0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