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經濟還沒崛起之前,大家心目中最高薪的行業,多半都是金融行業,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證券、企業、政府等各個部門對專業的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其中經濟學大類專業的學生就有一百多萬,遠超醫學、教育學、農學等專業的數量。2022屆金融類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大學生一站式求職網申平臺——梧桐果根據平臺數據多維度解析金融類畢業生就業現狀,以供廣大畢業生求職參考。
金融類畢業生就業方向揭秘,銀行最受畢業生歡迎

根據2022屆中國校園招聘金融類畢業生就業方向占比來看,近三成畢業生選擇銀行,占比為29.3%,選擇證券方向就業的畢業生占比為21.5%;其他畢業生就業方向有基金、互聯網金融、保險等。
銀行一直是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首選,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銀行利潤增速減低,但進入銀行的競爭力依然很大。銀行業的薪資水平整體處于中上等,除了基本工資和績效,其他各類補貼也是一大亮點:交補、餐補、通訊補、節假日補助、優惠貸款、年終獎等,甚至還會有六險二金,成為吸引畢業生關注的亮點。除了收入相對較高、工作穩定外,就業前景也比較理想,在入職培訓、定期考核、職位晉升等方面較為公平,制度比較完善。在職位提升方面,銀行也可以橫向提升,例如,可以從柜員/客戶經理崗位轉為大堂經理等崗位。
超六成畢業生生留居上海,上海成為金融畢業生新福地

根據2022屆中國校園招聘上海院校金融類畢業生就業去向可以看出,超六成畢業生選擇留居上海,占比為62.37%;14.86%的畢業生選擇在其他一線城市就業;12.27%的畢業生選擇去往新一線、二線城市;只有10.5%的畢業生選擇其他城市。可以看出,金融類畢業生向往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
2021年8月,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上海市重點領域(金融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對上海金融人才的緊缺類型、緊缺程度進行了指引,旨在進一步加大對上海金融發展緊缺急需人才的吸引集聚和培養開發力度,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新起點上邁向更高發展水平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作為我國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上海擁有大量的跨國企業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機構,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進而吸引了大量畢業生人才。
金融類畢業生起薪穩定,高薪崗位競爭激烈

根據2022屆中國校園招聘金融類畢業生薪資來看,金融科技方向畢業生起薪為8956元;證券方向畢業生起薪為8635元;基金方向畢業生起薪為8243元;保險和銀行方向畢業生起薪分別為7859元和7250元。可以看出,金融類畢業生起薪趨于穩定,差距不大,金融科技和證券依舊是金融行業的佼佼者,待遇平均水平高于大部分傳統行業。
相比前幾年互聯網公司滲透金融行業帶來的熱潮,在互金爆雷、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人才流動更傾向于大型傳統金融機構。近年來,金融業掀起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各家金融機構紛紛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相關科技人才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強,缺口也隨之擴大,金融科技行業人才培養的周期和難度較高,使得不少金融科技專業的學生在大三期間就被“預訂一空”,與此同時,從業人員的薪資也節節攀升。
金融類畢業生內卷現狀:衡量標準愈加多元化

從2022屆中國校園招聘金融類企業校招選拔標準因素占比可以看出,金融類企業在面試相關崗位的求職者時,主要關注求職者的院校背景、專業知識、綜合素養能力以及能否為公司創造價值等,具體的考慮因素,根據不同的金融企業有所不同。
在2022屆秋招畢業生簽約名單中,有很多畢業生不是財經專業出身,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名校的出身。比起專業,學校和經歷更被看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金融行業越來越看重復合型人才。除學歷、院校背景外,實習、證書也都成了企業挑選人才的依據,招聘要求中往往標明有注冊會計師資格、有證券咨詢從業資格優先等,持有證書的畢業生備受企業青睞,可以看出,“持證上崗”必然成為一種趨勢。
留學生回國就業熱度不減,金融類畢業生占據榜首

根據2022屆校園招聘海外留學生回國就業占比Top5來看,金融學畢業生最具回國就業熱情,回國就業占比為7.69%;管理學畢業生回國就業占比為6.38%;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畢業生回國就業占比分別為4.84%、4.26%及3.97%。可以看出,回國就業是不少金融類畢業生海歸的共同選擇。
要說“出國留學的熱門專業有哪些?”金融學、管理學一定位列前茅,金融行業不僅薪資誘人,而且回國落戶一線城市更加容易。此外,良好的工作環境、職業發展前景,都是金融專業畢業生回國就業的原因。這些財經專業出身的海歸們,在秋招季,也紛紛加入了金融行業的求職大軍。隨著金融市場逐漸走向國際化,國內大型金融企業對金融碩士留學生也需求迫切。
根據市場需求來看,金融的就業面確實寬而廣,并且就業缺口呈現逐漸上升趨勢。雖然就業競爭日趨激烈,但并不意味著就沒有就業機會,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需提早做好準備,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及正確的判斷力,不打無準備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