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本輪疫情防控戰中,醫護人員與志愿者們形成合力,筑起在一線的一道銅墻鐵壁。舍小家為大家,在戰疫一線無法兼顧家中留守的孩子,怎么辦?就在這時,有另外一群志愿者參與其中,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解除后顧之憂。吳江東太湖度假區就有一位“00后”大學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成為了一位“臨時家長”。
“哈嘍,有沒有想姐姐?”3月2日上午,身穿藍色志愿者服的杜之易來到小澤家里,繼續輔導他完成網課布置的作業。“我們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話題,我教他一些作業,覺得還挺不錯的。”杜之易說。
2003年出生的杜之易是江蘇經貿學院的一位商務英語專業的大一學生,這次寒假回家過年突然遇到疫情,學校暫時延緩了開學。前一段時間,杜之易看到有一個青年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可以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家屬提供服務,她立馬就報了名,“他媽媽去做志愿者,他可能也很需要人陪,我就想來陪陪他”。
小澤的媽媽報名在吳江的一個封控小區做志愿者,因為丈夫在外工作自己又不能回家,所以兒子小澤的功課讓他們有點擔心。吳江東太湖度假區通過招募,組織了“鄰聚力”服務隊,其中絕大部分在防控一線志愿服務。其中,有大概20人左右的一支暖心服務隊都是由一群大學生組成。
吳江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工作人員沈世超介紹,“這一塊主要服務我們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子女受到疫情影響,上網課沒人陪,我們組織他們到家中陪伴小孩,算是后方保障。”
小澤媽媽說,有大姐姐陪伴解決了不少學習上的難題,有時還陪他玩,兒子很喜歡她。
杜之易說,這次作為“臨時家長”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次體驗和經歷,希望為前方戰疫的父母分擔一些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