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南學子三下鄉:同講普通話,綻放文明花
本網訊(通訊員 程成 張露文/文 張露文/圖)普通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沉淀下來的官方語言,凝聚著無數先人的智慧。推廣普通話,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為推廣普通話,讓人們說好普通話的意識深入人心,6月28日,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豫見振興”鄉村筑夢服務隊前往南陽市各地開展以“同講普通話,綻放文明花”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隊成員大力引導人們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用文明語、做文明人,助力推普脫貧攻堅。
“豫見振興”鄉村筑夢服務隊成員前往南陽市武侯祠,圍繞紅色詩歌朗誦、黨史故事宣講、方言故事、普通話推廣視頻、了解歷史名人等方式,耐心地向游客普及普通話發音、教授普通話知識。“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服務隊成員李奕穎帶領游客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認真講解詩歌的韻律,讓大家感受中國語言文字之美,游客們深深體會到了民眾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贊譽、了解到武侯祠是三國遺跡源頭。服務隊成員將歷史古跡、歷史名人與普通話結合起來,讓人們在學習普通話的同時提升了歷史涵養,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對普通話有更了更深切的感悟。
服務隊成員們跟隨帶隊老師程成,繼續前往醫圣祠,從新聞媒體、互聯網等多個角度全面搜集了普通話普及情況,并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了具體的實踐方案和宣傳手段。在醫圣祠,服務隊成員們分為兩隊進行宣傳,他們分發傳單并和游客們進行了密切的交流,通過故事性的敘述方式,生動鮮活地向游客介紹了醫圣張仲景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對中醫藥的貢獻,并深入了解人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普通話在南陽市使用的真實情況。隨后,游客們紛紛表達自己對普通話普遍化、規范化的看法,游客們切身體會到普通話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們意識到了普通話的推廣刻不容緩,同時也意識到普通話的學習并不只是個人的事情、需要有更多的社會外力來幫助那些沒有機會學習普通話和學習普通話較為困難的人。
在陽光快樂幼兒園,服務隊成員結合PPT,運用多種手段,寓教于樂,通過編寫趣味兒歌、“趣味識字”等小游戲,耐心地為小朋友講解每個字的讀音、寫法,教小朋友們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除此之外,服務隊成員播放推普視頻,拉近了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孩子們對說好普通話重要性的認識,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隊員們采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及時糾正發音不準的孩子的讀音,提高了孩子們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發音的準確度。為增加推普課堂的趣味性,服務隊成員還開展了“普通話知識競答”、“繞口令”和“散文朗誦”等趣味文字活動,提高了小朋友們的積極性。隨后,服務隊成員們選取梁啟超所作散文《少年中國說》為朗誦素材,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歌頌了中國少年的朝氣蓬勃。服務隊成員們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普通話對兒童教育的意義,并用標準的普通話為小朋友們范讀美文,溫柔的嗓音、真摯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小朋友們,讓小朋友們對普通話產生了?9?2些新的認識。在課堂上服務隊成員鼓勵孩子們開口發聲,充分調動他們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課堂氣氛格外活躍。在現場,服務隊成員采訪了踴躍參與散文朗誦活動的小朋友們,多數小朋友表示,此次活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大膽表達、深刻學習的寶貴機會,對他們深入學習普通話具有重大意義。在整個課堂過程中,孩子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活動在服務隊成員與孩子們的合影中落下了帷幕,同時,服務隊成員在與小朋友的交流中意識到普通話對孩子們的影響有多大,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發音而感覺到不自信甚至不敢說話,是家長、老師、學校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學好普通話對一個小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孩子從小學好,練好,說好普通話的教育也是刻不容緩的。
通過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隊成員們學會了如何與不同年齡階層的人進行溝通:老人們可能會有“學習普通話并沒有什么用處”“學不好”“學不會”等等錯誤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服務隊成員會耐心地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激發他們學習普通話的樂趣,從而支持他們參與到實踐當中;面對兒童,團隊成員則使對話更加有趣,讓其對活動產生興趣,消除小孩子因為普通話說不好而產生不自信的想法,幫助他們配合團隊成員完成活動,這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一次重要鍛煉。此次實踐活動使同學們深刻地意識到學習普通話,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前沿陣地,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在校園使用和推廣普通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普通話之花開遍我們的身邊!
時間:2023-08-17 作者:程成 張露文 來源: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