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業界熱點和創業趨勢等,如果你有問題,可以在創業邦“問答”里注冊提問,創業邦小編和廣大網友,會積極為你尋找合適的答案。今日推薦的,是關于學生創業的疑問。
問:我在讀研三,看到周圍很多同學都去創業了,精神狀態比在學校好得多,我也有些心動,考慮畢業后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我想問,如果我要做些準備的話,該從哪里入手?
答:最好的辦法是先加入一家小創業公司,體驗下創業的氛圍,折騰一段之后再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創業?
我之所以不鼓勵你畢業后直接創業,主要有幾點考慮:
(1)大多數人不適合創業,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創業者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需要一些特別的素質。有些素質,聽起來有點虛頭八腦,比如“既要執著又要善變”。執著指的是有信念,不動搖;善變指的是不能固執,這條路不通就換一條,活下來最重要。這句話看似有點矛盾,讓人無所適從,但成功的創業者往往需要具備這種“模糊決策”的能力。一個人究竟是否適合創業,很難評估,但如果去創業公司體驗一段,也許自己就有答案了。
(2)創業的失敗率非常高。這一點也是全世界都一樣,在中國更高。為什么?有研究表明,國外的創業者,創業的動機多數是“創意在先”,或者說“感覺到市場上存在某種需求”,他們想通過創辦企業來達到這一目的;而很多國內的創業者相對來說有些“動機不純”,最常見的三個創業理由是“想當老板”、“想賺錢”和“還沒想好干什么,先成立公司再說。”
創業能否成功,在于能否為客戶創造價值。上面提到的三個創業動機,沒有一個和客戶價值有關?
(3)中國大學教育對學生創業者不利。
在中國創業艱難,有人歸結為中國的創業環境惡劣。我倒不這么看。從全球范圍看,中國的環境差強人意吧。國內環境惡劣的地方,大家都能體會到,但有利條件往往被忽視,比如市場巨大,消費者成熟度低,等等,這些都是十分難得的機遇。如果你非說歐美市場如何規范,你去創個業試試?迄今為止,有幾個中國的創業者能夠在成熟市場成功?
中國真正糟糕的地方在于大學教育。由于資源日益集中,全國多數大學的資源實際已被掏空,再加上體制、社會風氣的影響,多數大學生所受的教育,其質量十分低劣。在本科階段,國外大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幾個關鍵素質,如批判性思維(包括邏輯能力),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這些素質是一個人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但恰恰這幾點,是國內大學生最欠缺的。恕我直言,我很擔心你在校時間過長,而又不具備這些基礎能力,很難適應殘酷的市場競爭。
前陣子有很多人去大學演講忽悠,鼓勵大學生創業,這是非常不負責的行為。這些人往往不是大陸人,自己也不是一畢業就創業的,也沒有做過什么創業研究,有什么資格去做學生導師?另一方面,讓沒有資格的人去面對學生,這也正好說明中國的大學出了問題!
不多說了。一句話,先找家創業公司體驗一把再說。
您有更好的答案?歡迎在評論中繼續回復,優秀答案小編會追加整理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