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群體組成,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負著社會的種種期望,在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大學生創業也成為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
創業途徑
途徑一:學習途徑
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大學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大學社團活動能鍛煉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
途徑二:媒體資訊
一是紙質媒體,人才類、經濟類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專業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
二是網絡媒體,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人才中國網》、《校導網》等。此外,從各地創業中心、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中心、知名的民營企業的網站等都可以學到創業知識。
途徑三:與人交流
商業活動無處不在。你可以在你生活的周圍,找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在他們那里,你將得到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更多的時候這比看書本的收獲更多。你甚至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拜訪你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咨詢與你的創業項目有密切聯系的商業團體,你的謙遜總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途徑四:曲線創業
先就業、再創業是時下很多學生的選擇。畢業后,由于自己各方面閱歷和經驗都不夠,能夠到實體單位鍛煉幾年,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再創業也不遲。
先就業再創業的學生跳槽后,所從事的創業項目通常也是在過去的工作中密切接觸的。而在準備創業的過程中,你可以利用與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獲得更多的來自市場的創業知識。
途徑五:創業實踐
真正的創業實踐開始于創業意識萌發之時。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是學習創業知識的最好途徑。
間接的創業實踐學習主要可借助學校舉辦的某些課程的角色性、情景性模擬參與來完成。例如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等,對知名企業家成長經歷、知名企業經營案例開展系統研究等也屬間接學習范疇。
直接的創業實踐學習主要可通過課余、例如大學校園各樓宇做飲水機清洗消毒有償服務等,假期在外的兼職打工、試辦公司、試申請專利、試辦著作權登記、試辦商標申請等事項來完成;也可通過舉辦創意項目活動、創建電子商務網站、謀劃書刊出版事宜等多種方式來完成。
途徑六:校園代理
大學生由于經驗、能力、資本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直接創業存在很大困難,既不現實成功率也很低,而校園代理對經驗、資金等方面一般沒有太高要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代理校園暢銷產品,積累市場經驗、鍛煉創業能力,做校園代理沒有成敗之分,對于大學生來說多多益善,如果做得較好,還可以積累一定的資金,總之,通過校園代理可以為畢業后的創業之路準備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總之,創業知識廣泛存在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視野之中,只要善于學習,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途徑,但在信息泛濫的社會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也是很重要的。善于學習和總結永遠是贏者的座右銘。
途徑七:個人網店
大學生是最具活力的群體,也是新技術和新潮流的引導者和受益方。隨著網絡購物的方便性、直觀性,使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購物。一些人即使不買,也會去網上了解一下自己將要買的商品的市場價。此時,一種點對點、消費者對消費者之間的網絡購物模式開始興起,以國外的ebay為開始,國內的淘寶為象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個人在網上開店,在線銷售商品,引發了一股個人開網店的風潮。而大學生正是這一群里的主要力量,不少大學生看到這一潮流紛紛投身個人網店,成功者比比皆是,更有不少大學生選擇輟學而投身網店。
網店之所以成為大學生創業熱衷的領域,自然有其天然的優勢。除銷售范圍廣、推廣成本低、投資成本低外,日益增長的龐大網購消費群讓眾多大學生看好網絡購物市場從而欲罷不能。
目前,除了知名的淘寶網、拍拍網和易趣網等大的平臺外,不斷有新的和更細分的網店平臺出現。從無所不包的淘寶到專售鉆飾的愛鉆新天地,大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的網店創業平臺。可以預見,在將來,即使個人在網上開店銷售汽車也是有可能的。
青年創業指導專家鄧楷,他給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提出了四點建議。
建議一:畢業季不等于創業季
畢業季的臨近催生了招聘會的火爆,但是依然有不少年輕人覺得自己創業才是出路,所以一畢業就準備自主創業。針對現在畢業生一畢業就創業的現象,創業專家鄧楷說:“現在年輕人創業有五種急性病:一、畢業就創業;二、創意等于創業;三、創業等于上市;四、對于市場不夠尊重;五、創業等于贏得風頭。這五種急性病普遍存在于年輕人的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太過于急功近利。”鄧楷表示,其實大量的數據顯示,畢業就創業的失敗率很高,在沒有一些經驗累積的基礎上的創業憑借的大多是年輕人的“一腔熱血”,而這種熱情會被社會迅速冷卻,這就是很多年輕創業者迅速創業又迅速失業的原因。“對于年輕創業者更恰當的方式是不要過于心急,有志于創業的年輕人在畢業之后最好先加入一個創業團隊,從中學習創業經驗,累積個人創業經驗和實力,在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再實施創業計劃。”鄧楷說。
建議二:新型行業更要謹慎處理
崔波是沈陽某大學的學生,明年大學畢業,現在崔波在調查市場后產生了一個創業想法,就是開一家動漫周邊產品店。崔波認為這種新型的行業由于對手少,立意新,肯定會有廣闊的市場需求。
其實,很多創業者都跟崔波一樣,他們都向往標新立異。
對此,鄧楷說:“現在年輕創業群體中流行年輕人創業就要從新型行業入手的說法,其實這種情況更是要謹慎處理。年輕人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創意并不等于創業,有想法也要有操作。對于市場上鮮有的新型行業,更要做足市場調查分析,謹慎處理每一個細節,切不可一時將創意當做創業來盲目運作。”
建議三:簡單復制難成就創業路
很多創業者都喜歡走別人的路,面對創業的跟風行為,鄧楷說:“簡單的復制別人的生意經難以成就自己的創業之路。很多情況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合,但是在另外的條件下就不適合,所以盲目的跟風行為不僅不會成功,更有可能會擾亂一個行業的生存。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子鋪的流行與衰敗。格子鋪前些年在市場上異常火爆,由于新穎的銷售方式贏得了買家和賣家的一致好評,不少創業者看到此商機紛紛投資,但是由于自身沒有突破和一些條件的不成熟使得格子鋪這個創新性的銷售模式逐漸衰弱。”
鄧楷表示,年輕的創業者不能看到一時的成功就盲目地跟風行進投資,一定要充分考察市場需求、未來前景的發展等一系列問題,有創新有突破,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
建議四:人脈不是唯一的依靠
一些創業者把人脈當成創業的法寶,其實他們錯了。
鄧楷說:“跟過去的創業者相比,年輕的創業者對于人脈的因素更加重視,許多年輕創業者都以認識某位知名人士,或能夠與哪位企業領導聯系為資本。當然,人脈在創業和未來的發展上是一個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創業者將此作為依靠,這是不可取的。創業上的人脈關系說到底是一種利益的關系,你對于別人有價值,別人才會給你相應的回報。因此對于人脈問題,希望創業者將此更多的看為是一種發展的手段,而非發展的依靠,只有自己做到相應的地位,才會有相應的人脈支撐。”
注意事項
多學多問,虛心請教
學習一直是成功人必備的品質。尤其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創業群體,學習不可放下,而且應該是多方面并且有實效的。做事不能一意孤行,向別人多多請教,不只局限于成功的創業前輩,亦或是你的目標消費者,他們也是你的創業導師。
耐住性子,不可沖動
沖動是很多年輕人的共性,而作為創業投資來說,更應該耐住性子,行事千萬不能沖動。要多思多慮,年輕人創業本身就是有風險的事,所以后期經營過程中更應該深思熟慮,做有把握的事。
勇于承擔,負責到底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不能少的品質就是用于承擔,不論失敗成功,不能責怪別人或是怨天尤人,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錯了就是錯了,要敢于擔當。
要認識并接受人的本性
大學生沉浸在校園簡單人際交往中,而步入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在前期人際交往中一旦受挫情緒和思想浮動會很大。大學生創業群體一定要認清社會,學會正確接受人的本性。
要有大局意識,不能只顧眼前
做長久之事,行事需看到五步之外,之所謂深謀遠慮是也。大學生在創業的時候不能只看到一時得失,行事考量等都需往長遠看,做合理的投資。
向競爭者學習
競爭者雖然會在短期內給自己造成壓力,但成功抑或是失敗的競爭者都可以成為自己創業的現成教材。而且通常近地域和相似性,更加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經營的好壞所在。
做事前要仔細分析,請教前輩
投資本身就是一項很需要智慧和社會經驗的腦力體力活。而這些又是大學生的硬傷,所以要多向前輩請教,借鑒前輩的經驗,少走彎路,避免犯錯。在自己思維范圍內,做事前一定要先思考三分鐘,拿出切實可行的決策依據。
不可任意揮霍,合理理財
大學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初期對于花銷上沒有概念。而創業又是一個很需財力的投資,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用錢的地方很多一定要花到實處,絕不可以任意揮霍。
要有從屢次挫敗中爬起的勇氣
數據表明大學生成功創業者往往不到兩成,這和他們自身局限以及性格特征有諸多關系。既然失敗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一旦面臨失敗,決不能灰心喪氣,依然要保持熱情,就算創業不成,也可轉向工作或其他行業,力求在工作的磨練中自我,重回創業的舞臺,成就另外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