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創業者是很多事情的踐行者,也是很多事情的帶頭者,社會的進步是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正在慢慢的改變著這個社會的組織架構和環境。讓我們更多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了很大的便利,正是他們不斷的努力和創新才有了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從此也改變了我們對于生活的態度。在這個創業的時代,很多人都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他們創業的目的會有很多種,但是無論哪一種創業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當然在創業大軍中,我們會發現大學生的占比在每年遞增,但是真正能夠成功的案例可以說毛鱗鳳角,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內容。
1、大學生創業者為什么越來越多
在近期舉行的創業大賽,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大學生的報名參加大賽的人數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的比例占總人數的65%,這個現象只是我自己感覺不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我這兩天也一直在思考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問題,以及大學生真的適合去創業嗎?等相關問題一直在我們的腦海里,其實每年都會出現極個別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VC青睞的,但是大多數還是沒有能夠走出校園就已經宣布失敗了。
為什么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者會越來越多呢?我們看待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的現象,我們每次舉行創業大賽都會出現在讀大學生的身影,但是每年的人數都是在大幅度的增長。大學生去創業真的那么好嗎?為什么每年大學生創業者會那么多呢?我總結了有以下幾點:
國家政策的支持
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也隨著國家對于高校教育的改革,我們都會看到一些針對大學生的創業的政策,無論是從資金上的支持還是從基礎設施上的支持。我們國家還是希望現階段的大學生去嘗試創業的一種想法。這些政策的推出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推動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潮。有很多有想法的學生,想著去試一試去創業。國家也給了大學生一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和機會。國家鼓勵的是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希望大學生具備創新想法和創新能力。
創業者
價值觀的改變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全面信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階段的大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獲得更多的創業成功人士的相關信息以及成功學的相關課程,感覺讀書是沒有用的,只有去創業和做生意去賺錢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現實當中的金錢觀正在影響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很多在校大學生。
這種價值觀正在影響著我們當代的大學生,認為只有擁有財富人生才是成功才是完美的。在這種價值觀的作用下,很多大學生都開始有了只有去創業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再關注學習本身的重要性,積極的投身到創業大軍當中,去完成自己的財富夢想。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讓自己的項目在3-5之內就可以上市,就可以成為該行業當中的佼佼者。但是當我走訪一些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時,你會發現并不是我們想法的那樣,會發現很多項目在執行和推廣及盈利上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創業失敗
2、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每年可以說投入到創業大軍的大學生,據不完全統計大概在20萬人左右,但是真正能夠走到天使輪其實是很少的。很多創業項目還沒有走出校園就已經宣布失敗了,那么大學生創業失敗為什么會那么多呢?根據觀察和實地考察給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認識程度不夠
想很多剛剛創業的創業者們一樣,對于創業認識程度不夠深,基本上認為只要有一個好的想法,就可以去創業,并且就一定能夠成功。其實有了創業想法和創業機會,在你的想法變成現實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想法都是很美好的,現實都是很骨感的。當你真正的去執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把一個想法變成現實還是需要很多因素的。
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者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認為這個項目可以解決大家帶來生活或者工作上的一些問題的時候,就自己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創業機會。深陷到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現實和我們的想象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千萬不要養成,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來看待你的創業想法。
盈利模式不清楚
在接觸的大學生創業者當中,我們也會發現在進行孵化或者指導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對于自己的盈利模式還是不夠清楚。當我詢問盈利模式或者如何變現的時候,給出的答案還是很模糊的,自己都不知道項目是如何運行的,如何進行變現的,那么你創建項目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實這個也是對于自己項目認識不夠清楚地一個方面。創業不是做慈善,如果沒有很好的變現渠道或者能力的話,項目本身也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很多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都是建立理想主義之上的,因為只要把自己的項目告訴別人,別人就一定能夠喜歡或者愿意為你的服務或者產品買單。這個想法也是無法支持你到最后的,別人不愿意去為你的服務和產品買單的時候,你是否要進行調整,那么如何進行調整,調整哪些方面,這些問題的出現就會讓你會很頭疼的。
沒有相關的職場經驗
沒有相關的職場經驗,也是一個致命的原因。在校大學生沒有豐富的職場經驗,不能夠明白一個機構或者企業在運行的時候,應該如何做?人員如何管理,KBI如何做?市場如何去監控和把握?等相關的一些問題就會限制到項目的推廣和發展。如果一個創業者沒有這些經驗就去直接創業,會發現要走很多彎路。在校大學生最多去企業當中去實習過,那么在實習過程當中,是不是真正的了解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呢?其實這個未必大家都知道。
其實創業晚個一兩年還是可以接受的,在好的企業或者上市企業工作個幾年,學通企業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了解企業運營的內在的東西,積累一定的資源再去創業,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抗壓能力小
在我的文章當中給大家分享過,創業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創業當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根據創業的這個特質,就要求創業者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不要因為幾次小的挫折就把自己打倒了。當一個人經過幾次努力之后,仍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人就會形成一種意識就是“習得性無助”這種意識的形成就是當你多次努力并多次失敗之后,最容易形成的一種意識,感覺自己一事無成,慢慢就會放棄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眼中只有大沒有小
大學生創業者最容易犯的一種錯誤就是想的很大,在項目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項目設計的很全面,什么都想去做,什么用戶都要去服務,把整個項目想得很完美,提供的服務類別也很多,其實這個在創業之初是個禁忌。在創業之初最好利用一個小的切入口進入市場,然后慢慢的進行發展,把自己原來的想法慢慢的一步步的去實現。現在很多知名的企業在剛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其實也是從一點點做起來的,也沒有哪一家企業一口吃個胖子的。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做好基礎工作。
缺乏資源支持
在校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一些資源的對接上,因為實在校大學生身邊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創業之中只靠著自己的激情和想法,遠遠是不夠的,只有身邊上有了資源,才會讓你的項目越走越廣,會給你的項目帶來更多的保障和發展機會。
結束語:
大學生是現階段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的一個群體,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興起的就去創業,在校階段的最重要的內容還是完成好學業。選擇一份好的工作,進入好的企業或者上市企業,先學習一些本領,把這些本領再運用到創業當中去。這樣會給你的創業帶來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