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省很多大學生選擇了回到故鄉自主創業。那么——
在城市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轉變了觀念,不再留在人才扎堆的大城市,而是回到故鄉自主創業。然而缺資金、缺人脈、缺技術、缺信息以及抗風險能力差成為返鄉創業人群的通病,有的因市場定位不準而被市場淘汰,有的因缺乏資金而使得業務拓展受限,更多的,則是在單打獨斗中自生自滅。那么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初期都是怎樣的狀態,他們面臨的實際難題有哪些?記者近日到臨汾市進行了調查。
初創期調研充分且信心飽滿
10月27日,陽光明媚。趁著天氣好,郭效序正在田間指揮幾名農民工作業,一臺小型挖掘機將6個大棚間隙的土地翻松,2名農民工剛將過冬的棉被堆在地壟,還有1人在檢查噴灌系統的水電是否通暢。小伙子穿著時髦的夾克衫,皮膚白白凈凈,一看就是個學生樣兒。
這塊地約30畝,不大的區域內卻種著好幾樣稀罕東西,6個大棚內分別種植了紅顏、章姬和白草莓3種草莓品種,大棚之間將要在上凍前種下藍莓。另一邊約400個3米高的水泥柱子吸引了記者的眼球。
“這是我們今年5月從遼寧丹東引進的軟棗獼猴桃,是空運過來的。”
2007年畢業于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的郭效序在城市間“漂”了好幾年,做過銷售,炒過股票,搞過運輸,賠賠賺賺總是不夠穩定。他的同學認識一位吉林農大的學生,了解到當地軟棗獼猴桃銷量極好,價格高,且富含維生素C、葉黃素和肌醇等營養元素,推廣價值好以及耐凍等特點。在經過充分調研土地、氣候等條件,并綜合分析了經濟實力以及發展前景等因素后,3人決定合伙投資回鄉創業,打造全省首家軟棗獼猴桃生態農業采摘觀光園。
3人成立的悅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臨汾市堯都區濱河西路北沿線的吳村鎮孫曲村,距市區7、8公里,距高鐵站也不過1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
“我們的目標是從30畝起家,逐步擴大,力爭打造一個高端水果示范區,將來做成面積300畝的臨汾市最大的生態農業采摘觀光休閑園區。”郭效序說。
資金缺乏是發展一大制約
讓郭效序3人沒想到的是,才短短半年,他們就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元。
為了長遠發展,30畝地他們以每年每畝1100元租下,一租就是10年。6個大棚全部是鋼結構大棚,每個造價10萬元,軟棗獼猴桃是按每株70多元購進的,草莓、藍莓的一代苗全部是從遼寧丹東買進。另外各種輔助設施材料也都需要資金投入,軟棗獼猴桃與葡萄一樣屬木質藤本植物,需要立架,所以“栽”了400個水泥柱,再加上大棚上蓋的塑料膜、防寒棉被,改良土壤所用的肥料等等。除了這些,人工投入又是一大塊,“今年的人工比以前漲了不少。”
因為沒有資產和資本抵押,不能通過銀行貸款,所以3人通過親戚朋友挪借了100余萬元。
“這才剛剛開始就投入了這么多,后面還需要持續不斷地資金投入,所以眼下資金短缺是我們比較緊迫的困擾。”郭效序說。
在離孫曲村不遠的另一塊灘涂地上,80后馬美香與伙伴兩人投資種植了60多畝食用玫瑰。原本在市區開小超市的她看好食用玫瑰的發展前景,決心返鄉創業,開辟食用玫瑰種植基地。兩人以每畝地800元的價格租下了原本種黃豆的灘涂地,2014年投資50多萬元種下了4萬多株玫瑰。 “我們進的是2年生的苗,今年4月就開花了,花期一直持續到9月。但因為頭一年花質不好,所以只能供觀賞。”據馬美香介紹,玫瑰的生長期為15、16年,后期因為要進行追肥、嫁接、澆水等工作,所以也需不斷地投入資金。
技術和信息匱乏是最大短板“對于那些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既掌握了先進的知識,又熟悉農村環境,返鄉創業不失為一條很好的途徑,既解決了就業難題,又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很多大學生返鄉創業還存在盲目性,比如是否應該都搞觀光農業,比如實際操作中的技術障礙,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并沒有豐富的種植經驗。”陪同記者采訪的堯都區教科局副局長鄧娟說。據了解,臨汾市就有部分觀光農業失敗的案例。
“大學生返鄉創業最大的短板還不在資金,而是不很懂技術,信息不靈通。”在現場,當鄧娟了解到郭效序的6棟大棚草莓急需引進蜜蜂進行授粉時,很快幫他整理匯總了幾條信息。郭效序的觀光園是以遼寧草莓研究所和本溪林業農業推廣中心為技術后盾的,這兩天就邀請專家來現場指導軟棗獼猴桃苗圃過冬的操作技術。馬美香也與濟南平陰玫瑰鎮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因為涉及比較專業的、先進的種植技術,他們每年都邀請專家來做技術指導。
“因為經驗缺乏,相比之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致富比其他人群需要更大的勇氣,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鄧娟說。
據了解,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臨汾市堯都區確定了以“發展一項產業,激發大眾創業,煥發創新活力”為主的科技工作目標。支持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創業,已安排大眾創業項目22項,資助研發經費165萬元,建立了香菇周年種植、地栽黑木耳種植、雙孢菇種植、軟棗獼猴桃種植、食用玫瑰種植、萬壽菊種植及肉羊養殖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基地10個,支持資金105萬元。今后將支持農村青年大學生回鄉創業,創建一批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將整合科技信息資源,完善堯都科技信息交流服務中心功能,健全區、鄉、村三級科技服務網絡,更好地為返鄉青年創業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