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年,大學生創業就業一度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也是社會的難題。2013年9月正式運行的江蘇省東?h大學生創業園,卻在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里,成功“孵化”出36名創業者,還有52名創業者正在接受“優良的生態體系孵化”。兩年的時間里,創業者們累計的營業額突破1.6億元,利潤達6000多萬元,間接帶動3750人創業,并促進了2.3萬人就業。
這個遠離城市繁華,占地僅有5500平方米的園區,是如何實現破繭成蝶的呢?
搭建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圓夢”
今年3月份,畢業于黑龍江佳木斯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孫倩在經歷一年多的打工生活后,懷揣創業夢想,多方籌集資金創建了“異彩灣工作室”,從事電子商務服務,幫助水晶實體店在網上進行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經營中,她利用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有客戶上門。但是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她在經營資金投入和統籌業務時出現了“撞車”。一方面想掌握更多的創業知識來擴大業務,一方面資金緊缺,致使眼看到的商機卻要錯失,怎么辦?焦急如焚的她不知所措。
在一同事的提醒下,她向東海大學生創業園發出了“求救信號”,遞交了“電子商務服務”創業計劃書。“當初也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報什么大希望。”孫倩談起此事,有點興奮。
殊不知,當東海縣大學生創業園看到孫倩遞交的投資計劃書,立即組織評審專家,對她項目的將來運營情況進行答辯,經過眾多評委的亮分,孫倩被同意進駐大學生創業園。
“當時,我可高興壞了。”孫倩說。進駐后,園區不僅給她提供了10萬元的貼息貸款,解決資金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免費提供一個占地40多平方米的創業空間,所有辦公用的電腦、網費、電費等全部免費,還經常參加園區舉辦的各種創業活動。經過6個月的加速孵化,她已與全縣1000多家水晶實體店簽訂了合作協議,月收入7萬多元,并注冊成立了“連云港任意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她已經成功實現了“孵化”,走出了創業園,在城區世貿商務中心投入74萬元購買了200平方米的寫字樓層,帶領18人的團隊一起干事業。業務也拓展到廣告傳媒、門戶網站建設和大型商演承接,成為一名成功的年輕女創業者。
孫倩的成功不僅是她自身努力的結果,還得益于大學生創業園“扶上馬”的后勁。
“成立這個園區的初衷,就是為緩解東?h大學生就業壓力,在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上推進他們創業帶動就業。東?h人社局局長徐振峰介紹道。2013年以前,東海每年都有5000余名大中專畢業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返回家鄉。面對這一形勢,東?h依托水晶資源優勢,在該縣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內建起了5500平方米的“東海大學生創業園”。該園以公益性、示范性、專業性為主要特征,按照“2455”模式設計建設,即56間高規格孵化室、3間標準創業教室兩大主體功能室;設置“水晶網絡銷售、水晶創意、水晶雕刻、水晶配飾”四大熱門項目;劃分種子區、孵化區、加速區、服務區和培訓區等“五大區域”;具有“項目管理、企業孵化、政策幫扶、綜合服務、創業培訓”五大功能,為東?h近年來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在水晶方面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孵化”。
除此之外,該園還給予進駐的大學生創業者房租、水電、網絡、午餐全免的優惠政策,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小額貸款管理的實施辦法》《東?h大學生創業就業稅收相關政策》一系列鼓勵政策,設立了1000萬元小額貸款擔;,為入駐園區人員提供享受國家級省市規定的社保補貼和崗位(就業)補貼。
“輸血”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學生自我“造血”
物質的扶持是看得見摸得著,但是,該園區不僅把進駐的大學生“扶上馬”,而更重要的是“送一程”。“這些大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缺乏是創業經驗和創業技能。”東?h人社局人才和就業處主任薄彩德分析道,“如果僅做到‘授人以魚’,但不能‘授人以漁’的話,就沒有抓住扶持孵化創業的核心問題,那么這個園區就沒有發展的后勁。”為此,該園區在加強創業者創業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提升上著實下了一番“孵化”的硬功夫。
2013年10月28日,創業園迎來了第一批35位創業者,12月31日,該園區就邀請到市內知名的創業培訓師為入園的大學生創業者舉辦了創業培訓、創業模擬沙盤演練和拓展訓練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意、創新靈感與商業機會的把握,促使他們去發現創業項目設計及自身的不足,有效增強了大學生們的創新與尋求自我突破的意識和創業本領,激發他們創業的底氣,及時幫助他們實現由創意到創業的演變。“通過參加此次演練,我明白了創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急于求成,要穩扎穩打。”來自房山的大學生創業者韋大苗深有感觸。
2013年10月份入駐園區的韋大苗從事的是水晶雕刻。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培訓,他把創業的“風向標”轉向網絡銷售水晶。目前,韋大苗通過學以致用,自己的淘寶店已經獲得了“藍冠”,最多一天銷售突破1萬單。如今,在創業園經過2年的孵化,他由當初自己騎著自行車前來創業,變成了有車、有房的“小土豪”。
兩年多來,該園區面向園區內外,先后舉辦33期創業培訓班,創業咨詢診斷活動69期,水晶文化講座9期, 3000多人次接受培訓和服務。同時,還適時為大學生創業者舉辦電子商務、淘寶運營、水晶營銷、水晶雕刻等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13期,電子商務沙龍和講座6期, 200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與活動。通過這些培訓、服務、咨詢和活動,破解大學生創業能力和技術能力方面的瓶頸。邀請一些水晶大戶與大學生進行座談,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創業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困惑,清除創業中的“暗雷”。同時,在每月一期創業聯誼會中,讓創業者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彼此溝通成功的經驗和分析存在的不足。
為給他們輸入更多的新鮮“血液”,2014年4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還在創業園成立了水晶人才培養儲備基地,并開設了水晶高研班,先后邀請到清華美院教授、國家級大師張锠,西安美院張西昌教授,雕刻大師仵應汶和曹志濤、張蕾教授做水晶專題講座和報告,先后有600多人踴躍參加。邀請中國SIYB第一人鄧寶山為大學生及全縣1000多名創業者進行創業啟發、創業政策解讀,激發更多人的創業熱潮,提升他們創業能力,點亮創業明燈。
“輸血”的最終目的是讓大學生自我“造血”。溫泉鎮26歲大學生徐偉志在經歷幾次培訓后,利用境內3000多家水晶實體店的優勢和完善的移動網絡,投入50多萬元通過技術研發打造了一個“水晶供銷平臺”, 專門做天然水晶彩寶移動商城,讓消費者變成商城的投資者,參與到商城財富的再分配。“將來移動互聯網是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打造這個平臺,不僅可以滿足全國的水晶彩寶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展示銷售,而且還為更多有夢想的創業者提供一個零投資的自由創業空間。”
在東?h大學生創業園,像徐偉志這樣有創業激情的人不只一個,還有年營業額突破1400萬元的市創業明星吳陽,致力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水晶的張志剛,一個個成功的典型,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媒體關注。從去年6月中旬,央視CCTV-7“聚焦三農”和“致富經”欄目組先后4次專程從北京走進東海大學生創業園,對創業園內的創業、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創業者進行了拍攝和采訪。
高門檻激活創業者“內生動力”
如此誘人的“紅包”,哪個見了都要搶。“我第一次應該是計劃書寫得不夠詳細,沒有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進行具體化。” 2012年畢業于蘇州大學的鈕亞南,在畢業前一年就投入創業的大潮中,和同學共同投入10萬多元在縣城進行門戶網站的開發。“2年的經營,扣除房租等支出,也沒掙到錢。” 鈕亞南羞澀地說,“但是在經歷創業的過程中,獲取信息要比別人多點。”正是他獲取信息渠道寬廣的緣由,他得知大學生創業園有如此豐厚的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持,便寫了一份“水晶飾品網絡銷售”投資意向書,遞交給創業園。
可是,每個人不會都和孫倩那樣成為幸運者。在2013年9月份,鈕亞南接受了來自全市部分創業導師、成功的企業家和市縣人社負責部門組成的專家評委的考核,通過面對面的問答,現場打分,最終按照從高分到低分排名,鈕亞南“落榜”了。
“不行,我需要這樣的創業平臺。”走出創業園的鈕亞南心中便暗暗下了決心。回來之后,對于水晶知識一無所知的鈕亞南便一頭扎進了水晶市場,走訪商戶,了解水晶種類;深入企業,熟知水晶加工流程;步入市場,掌握水晶銷售行情。一年的磨礪,2014年10月份,鈕亞南又將當初的計劃書經過幾次修改,再次投遞到創業園。
這次,鈕亞南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如愿以償了。在種子孵化區,鈕亞南借助園區提供的設備,在阿里巴巴開了一家網店,專門從事水晶項鏈、吊墜等飾品批發銷售。目前,紐亞南的水晶飾品批發生意,月銷售額突破10萬元,并自己設計水晶飾品款式,交給水晶加工企業做出產品,再由自己在網上銷售,如果有諸多的買家喜歡,便由企業進行批量生產。“已經完成了6個樣品的設計,4個產品將進行批量生產。”鈕亞南喜悅地說。
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東海縣大學生創業園規定種子區為9個月,最長不超過15個月,加速期入駐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每月對入駐者創業成果進行考核,對創業成果顯著的給予扶持的同時,對連續三次倒數第一的創業者進行退園處理,前后共有12人沒能通過考核被清退出園。
成功背后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園區運營2年多來,政府共投入“真金白銀”近千萬,先后為86名大學生創業者發放貼息貸款800多萬元。同時,也摘取了江蘇省創業示范基地、江蘇省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基地等“金字”招牌,迎接省內外考察團1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