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尚在大學校園里,已經想著在校創業或者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而來說,來自創業前輩們的忠告和建議應該是最有價值的。下面來看看”先行者”們給大學生提出的建議:
建議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創業更是如此。金鋒給是得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予,他給大學生創業者的建議是,創業前一定要做足充分的準備。大學生經常會進行假期的實踐活動,如果下定了決心將來要創業的話,就要確定自己創業的方向,并據此選擇相應的有幫助的實踐活動。成立公司最好得先有了項目再創立,如果先成立公司再去找項目,公司存活的機率就非常渺茫。
建議二:大學生創業不一定非要選擇在高科技領域。王超是南京理工大學動力學院的學生,曾經組織過兩次的創業計劃大賽。他認為大學生技術研發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些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小項目更容易得到風險投資商的青睞。這兩年從學生提交的計劃來看,創業的方向也逐漸從網絡、電商等領域轉向旅游、服務等更實際的項目。大學生綜合素質較高,思維活躍,但真正做技術研發的不多,更多人從事外圍環節的服務性工作。創業并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行業都可以做得出色,不要一提大學生創業就一定要高智商高科技的才不失身份。只要是有發展前景的,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實現自身價值的,就是好的。
建議三:創業并不等于當老板。被訪者一致認為,創業的概念應該是廣義的,不管在哪個崗位,都可以看成是創業的開始,關鍵是提倡創業精神。給別人打工也是創業的一部分,可以視為資金、經驗的積累過程。創業可以分幾步走,先對社會、對市場增加了解,打工既可以增加閱歷,也有助于確定自己的目標。大學生千萬不可以被影視劇鼓吹的白領、海歸的生活方式迷惑,誤以為創業是很輕松浪漫的事,創業要有埋頭苦干、吃苦耐勞的精神。
建議四:均分股份最易導致散伙。大學生創業往往從友誼開始,以合伙人的身份在一起,然而在實際公司運作中有很多利益需要協調,很多的發展理念存在著分歧,很多的事情難以決策。很多項目的失敗,決策團隊的矛盾是其重要的原因。曹暢,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說,”均分股份最直接的后果是決策難,每人一個想法,不利于企業在市場中生存,更加難以朝著一個統一的方向發展,向心力不夠,所以我現在是一股獨大。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創業。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傊,創業是條艱難的路,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