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二線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武漢、南京、西安和長沙等二線城市,紛紛向高校畢業人才拋出繡球,有的開啟“落戶零門檻”“先落戶后就業”通道,有的推出“租房補貼”“創業補貼”等資金激勵扶持措施,武漢最近更是出臺了包括大學畢業生購房可打八折等措施。
記者留意到,為了爭奪人才,鄭州也推出了不少的優惠措施,通過“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引進一大批高端人才,但目前還未在高學歷人才的爭奪中發力。面對南京、武漢打響高學歷人才爭奪戰,鄭州該如何出招?
武漢推出的優惠政策 讓豫籍學子陷入糾結
在即將大學畢業之際,在武漢一所大學讀書的李峰陷入了糾結。老家在河南許昌的他原本心里一直都很堅定畢業后回到鄭州工作,但就在不久前卻開始有了動搖。
讓李峰動搖的是武漢在不久前發布的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新政,包括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打八折”、出臺最低年薪指導標準等,而這其中最讓他動心的就是購房租房“打八折”。
“鄭州和武漢同屬于中部省份城市,倆城市都有著很強的發展勢頭,其實我們很多在這邊上學的河南籍學生都很愿意畢業后回河南發展,當然鄭州是首選之地。”李峰稱,他也留意到鄭州近來推出不少的引才優惠政策,但更多的是偏向于高端人才的,對于他們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則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而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考慮在哪里“安放青春”,各地的住房政策當然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在私下里,李峰也悄悄作了一番盤算,如果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同樣的工種收入會比在鄭州、武漢等城市要高一些,但這幾個城市的房價和物價卻要高出很多。而回到許昌老家,雖然生活成本要低一些,但收入也不會太高,并且機會要少一些。因此對于他來說武漢和鄭州這兩個二線龍頭城市便成為首選,但武漢推出的“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等一系列針對留漢就業創業大學生的優惠政策卻更具吸引力。
據李峰介紹,在此之前,武漢還推出了一項政策,大學生在武漢讀書期間,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解決留漢大學生住房難問題,這受到了不少在武漢求學的外地學生的歡迎。
[數據]
鄭州對本地大學生就業吸引力約20% 低于南京、武漢
記者留意到,近來,武漢,南京、長沙、西安、成都等熱門二線城市,都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圍繞高校畢業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據悉,各地為高校畢業生開具的優惠條件包括:就業創業激勵、寬松的落戶政策、優惠的住房政策、現金補助等。簡而言之就是,給錢、給房、給工作、給戶口。
例如成都大力實施“蓉漂”計劃,不僅開啟了“先落戶后就業”通道,為方便外地來蓉應聘的應屆畢業生,該市還設置了20余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而長沙對到當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則是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并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目睹著武漢、南京、長沙等二線城市在不遺余力地爭奪高學歷人才,從事十多年人力資源行業的河南某企業信息服務公司董事長曹紅娜顯得有些著急,她認為鄭州應該也積極出招應對。
“國內一家著名的人力資源網站平臺,在不久前曾做了一項大學畢業生求職狀況調查,只有3%的受訪者表示工作首選城市是鄭州。”曹紅娜表示,根據此前某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鄭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漢8座城市的畢業生就業流向所做的整體分析,新一線城市方面,成都對本地大學生的吸引力指數最高,為45%。杭州以35%緊隨其后,南京和武漢水平接近為30%,而鄭州大約為20%。“這項調查雖然不是官方的,但也代表著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并且,很多河南籍學子雖然考入了重點院校,但很大一部分畢業后是不愿回到鄭州的,這些都值得深思”。
[聚焦]
除了吸引高端人才 還要想辦法留住更多大學生
“一個城市要更好地發展,需要高端人才的引領,因此鄭州市推出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引進各行業高端人才入鄭是值得推崇的,但同時,還必須有高素質的勞動力來配合高端人才做好高端項目。” 曹紅娜表示,對于一個城市和地域的發展,大學畢業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減少高學歷人才外流,加快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同樣是鄭州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同樣認為,鄭州不僅需要引進高端人才,還需要留住大學畢業生。畢竟一個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像鄭州當前正處于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整個城市的產業都處于轉型提質升級發展過程中,這個階段不僅需要高端人才的引領,同樣需要更多的能夠符合產業轉型需求的人才,這些人才就要靠大學畢業生們了。
“與博士、院士等頂尖人才相比,鄭州乃至河南發展,對大學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的研究生的需求量更大,也更緊迫。”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表示,按照經濟學適配人才結構的一般規律,按學歷設置,一個市場化開發團體的領軍人物,以院士為例,其適配團隊為四個導師級人才(博士或教授),十六個實驗性助理(碩士或講師),六十四個專業輔助人才(本科或助教),十六個專業服務人員(經過專業服務培訓的低學歷人員)。而傳統制造行業生產和運營適配團隊與開發團隊人才比一般不低于8∶1。而生產和運營人才更多的還是本科專科畢業生,因此,碩士本科專科畢業生對于一個城市或區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基于此,宋向清表示,出臺專項政策盡力留住在豫大學生和碩士研究生,大力引進豫籍在外地就學的大學和碩士畢業生,就鄭州現有人才結構而言,不僅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關注]
面對高學歷人才爭奪戰 鄭州該如何出招
為了爭搶高學歷人才,武漢推出了系列措施準備“5年留住百萬大學生”,濟南推出了“人才新政30條”,長沙推出了“人才新政22條”,成都則實施了“蓉漂”計劃……面對愈發激烈的高學歷人才爭奪戰,鄭州又該如何出招呢?
“希望鄭州市能夠出臺留才引才用才的一攬子政策,在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讓中高端人才和基礎支撐性人才都能在鄭州找到安身立命的勇氣和信心,從而真正實現人才興鄭之目的。”宋向清建議,鄭州首先還是要栽培好梧桐樹,這個梧桐樹就是人才的屬地定位和用人的適配崗位,就是好的事業平臺、好的事業基礎,這是引才的第一要素。同時,做好人才家屬的安置,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就學就業以及父母養老等,這是激勵人才穩住人才的關鍵。此外,盡快出臺人才法規,在全國率先以法律的形式為人才引進和使用保駕護航。同時,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把人才引進和培養當作世紀工程,為未來發展集聚充分的人才團隊。
曹紅娜同樣認為,鄭州市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留住大學生們。她表示,一個城市的發展,各個級別、各個類型的人才都需要,綜合匹配在不同崗位、不同產業,只有這樣發展的城市才是可持續的,所以建議鄭州除了有“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更要有“留才計劃”和“回家計劃”。 “用‘留才計劃’把當地的大學畢業生留住,用‘回家計劃’把外省上學的本市戶籍畢業生招回家,共同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貢獻”。
對于如何留住大學畢業生,楊建國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出臺政策, 他表示留住大學畢業生,更多的要靠市場,要靠企業。“隨著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鄭州在內的二線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軟硬環境等差距不斷縮小,真正影響大學畢業生留存的,其實更多的是就業機會,更多的要看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更多的要看一個城市的發展環境。”楊建國稱,與其靠出臺政策來留住大學畢業生,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或者政策放在如何做好產業提質轉型升級上,如何幫助培育本地企業發展上,如何改善提升城市的發展環境上,這些層面的改變,對于留住畢業生來說,效果會更好也會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