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記者從“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推進工作專題會上獲悉,今年,武漢將確保吸引大學生留漢超過20萬,力爭留才政策創新保持全國引領。
去年,大學生留漢人數30.1萬人,是上年的3.1倍。
在5日的專題會上,記者了解到,圍繞“快落戶、好安居、能就業、易創業”,武漢留下百萬大學生工作將更加細化。
推動留漢大學生結構不斷優化:今年,武漢將力爭留漢大學生人數中心城區(開發區)2萬、新城區1萬,外地高校應屆畢業生2.6萬、研究生學歷畢業生1.7萬;市公安局繼續落實大學畢業生落戶“零門檻”“全脫鉤”“全自由”政策外,還將進一步優化“網上辦”,精簡材料、改進程序,提高“網辦率”;大力實施“武漢工匠計劃”,研究提出有利于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成長的專項政策,加快鍛造一批高素質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
加快大學生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落地:一批“青年城”“青年苑”將開工,今年全市至少開盤3個安居房項目;6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租賃房將籌集發布,確保留漢大學生有“好房”可租;實現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紅色物業”全覆蓋;出臺全市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確保公平善用;推動組建留漢大學生“網上社區”,加快留漢大學生與武漢深度融合。
提供大學生就業全方位公共保障:組織春、秋兩季校園巡回招聘會,發布10萬個以上武漢地區高薪優崗;試點建設常設性的武漢市大學生“就業超市”,努力打造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大學生線下就業平臺;在漢企事業單位建設600個以上大學生實習(訓)見習基地,市屬國有企業及龍頭民營企業或將成立“武漢大學畢業生最低薪酬聯盟”,推動最低年薪標準“軟約束”向在漢企業全覆蓋延伸。
夯實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我市將支持每個區(開發區)集中力量打造1個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創業孵化基地;對運營正常、信用良好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還將給予一定獎勵;各區(開發區)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或種子基金,專門用于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舉辦“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年終盛典,總結表彰一批優秀留漢大學生創業項目(團隊)等。
另據了解,相關部門還謀劃在支付寶、微信平臺“城市服務”中,推出“留漢大學生服務”模塊,加緊研究解決青年學者子女入學就醫等生活配套服務,各方合力推動優秀青年人才留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