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將“教育”視為改變現狀的唯一手段,上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雖然人數有所增長,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2017共有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695.8萬,應屆大學畢業生795萬,普通本專科招生748.6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2695.8萬人。
但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真是滿大街都是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按中國的人口總共是13億人計算,本科生占據總人口的比例是3.69%。
但為什么招聘會上感覺到本科文憑的“廉價”,以至于很多學生走上“考研”這條路呢。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高考的持續改革,以及大學的不斷擴招
高考經過多年的改革,文理分科已經不再試行,學生參加高考可以按要求自主選擇考試科目。此外,大學也在不斷變革,從裁撤三本,到今年的合并一二本,大大降低了讀大學的門檻,此外,大學教育的持續擴招,在一些大城市的重點高中尤為突出,一些學校的本科上線率高達90%以上,因此,造成本科人數的上升。
2、大學基本集中在城市中,導致城市大學生密集
很多城市設有大學城,或者不止一座大學,這樣的結果導致某一城市中大學生人數非常多,尤其是現在大學生主要集中在90,00后等,作為最活躍的群體,因此,給人一種滿地大學生的錯覺。
那為什么本科學歷為什么不值錢了?
作為一名大學生大家或多或少的參加過招聘會或者了解過招聘會,大家發現本科生的工資沒有想象的那么高,給人落差很大,并且招聘會人滿為患。其中原因,在于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已經很大了,你會發現周邊很多沒你優秀的工資也可以達到5000+左右,但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工資起薪3000左右,基本和農民工平均水平相當。另一方面,目前社會面向大學生的崗位已經趨于飽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大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企業需要更高學歷,能力更強的人進入企業,幫助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這也就導致大家本科畢業后,參與到考研大軍中,有的班級甚至三分之二人考研。
這導致大學生明明人數不多,但感覺已經滿大街,工資也非常低的原因所在了。
目前,無論參與哪些工作,都需要持續充電,一味原地踏步,會被社會淘汰,而選擇考研的同學,本質上就是選擇了一條持續學習的道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達到社會的要求,從而有一個客觀的收入,這也說明社會對大學生學歷要求已經提高了,研究生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