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做過超市職員,你一定不會發現,亂放不要的東西是件非常令人頭痛的事情。我在方便面散貨區域,一天當中發現過三次“丟棄”的凍帶魚,這種保鮮要求高的食物就這樣被任意處置,氣憤之余又無可奈何……
干完兩天,站的腿都麻木了,真懷疑那些長期促銷員老了會不會得靜脈曲張。
所以,體驗往往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它令你反觀知識和進步的意義,畢竟體力勞動多屬無奈之舉。
親身體驗壞的結果和責任感比懲罰更有意義,同樣適用于解決頭疼的社會問題。
干了兩個周末,第三個周末大姐沒通知我有活兒干。實習醫院每天下午四點就下班,對于我來說是個兼職的好時段,我尋覓了一家火鍋店,一共40分鐘的路程,五點開工,由于上次超市經歷,我一再要求店長將我調到后廚。
于是我在后廚配鍋底,麻辣、咖喱、清湯、酸辣……放在哪里?要幾份?什么底子不放姜片?什么底子不要蔥段……全部都要準確無誤,看似簡單的活兒卻很瑣碎,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
另外,蔥沒了要自己切,每段要等長,每切完一把眼睛就會辣到睜不開;常常是顧得切怱,顧不得打鍋底,顧得打鍋底,蔥又不夠放,甚至口罩、帽子、水鞋、圍裙將我包裹得嚴嚴實實,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濕了內衣和外套,直到完全供應不上,我才悻悻作罷。
任何成功的背后,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作為,而是把容易忽略的細節做到了極致。所以,對于一個人或店,你找不到他的大特點的時候,多從他的細節學起,一定不會錯。
最后被調去前廳當服務員,北京的火鍋店人滿為患,還排著大長龍的隊伍,不忙著點餐收拾的時候,我會無意識地觀察喧鬧的人群,有摟著女朋友抽煙的,有抱著ipad打游戲的,也有一家三口出來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