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感悟:風雨何懼,百煉成鋼
——參觀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中國青年網7月7日電(通訊員:余家進)七月,夏日烈陽,一處為綠蔭所蔽之地依舊光芒萬丈。南京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達10萬數之多。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雨花臺烈士陵園,這是新中國后建成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圣地。6月14日我們赴三下鄉活動實踐隊來到了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在整個烈士陵園的尋訪中,在追尋信仰之光中,堅定了永遠更黨走的理想信念。
烈士,這個詞你不陌生吧?他們就是為著黨,為著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與敵人的鮮紅斗爭種光榮犧牲。多么勇敢高尚的做法,試問那一名中國后輩不因他們而深感自豪!站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聽著主持人說:“低頭為革命戰士哀悼。”我們鄭重地低下頭,聽著哀樂,心中想起了革命烈士們為了創造今天的美好新生活,他們的生命雖然失去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在烈士紀念館,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聽取了革命事跡并觀看了館內陳列的烈士遺物、珍貴圖片和文獻資料,心靈經受著巨大的震撼。這些偉大的革命先烈們英勇就義時還是如此年輕,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能夠義無反顧地英勇前行。在奉獻自己的生命時,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產黨人的氣節,一心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盡瘁。照片上他們的稚嫩卻又充滿堅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的心底。
想想吧!那時候先輩們多么苦。想想吧!現在我們多幸福!斷了糧,嘗百草,有苦說不出,而我們有吃有喝,舔棒棒糖,吃吃巧克力,有滋有味過日子;先輩們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一日行萬里,而我們夏天乘乘空調車,刮風下雨,喊輛出租車;放學吃吃冰棍,回到家開開空調……看著許多工人領袖用過的軍綠色的毛毯,邊緣已壞,中間有裂縫,它們一直伴隨他們在獄中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日子,直到被槍殺!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了下來。我們為烈士獻上一束鮮花,也為所有的烈士深深地鞠躬,同時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一顆為民心,萬古終不泯。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此身許黨國,一死何足惜。”這大概就是這些犧牲的黨員內心的堅守與報國之志。在這塊埋葬著無數先烈的土地上,我始終步履蹣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黑暗統治的腥風血雨中,先烈們表現出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弘揚的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他們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的獻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們始終要樹立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頂住各種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正是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的革命遺志和遠大理想?扇缃,仰望藍天白云,俯瞰蔥蔥山林,生活似乎一如既往的平實,相對和平的時代,已經不需要我們實踐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壯志,不得不承認,新一代的我們存在著一些弊病與缺點,也遭受著長輩的質疑,可我們一定會堅定的說,我們也有著不輸于前輩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信心,一位偉人說過: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只是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牢牢緊記。不忘歷史,不忘恥辱,不忘艱辛,不忘苦難,更不會忘了革命先輩們為建立新中國所付出的所有血與淚。
我們參觀雨花臺烈士陵園,并不是去走馬觀花的,正如當今歌頌無盡的新中國一樣,我們要珍惜這用革命烈士鮮血換來的江山,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從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清醒己身以明志。做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己思想的覺悟和政治素質,一切從我做起,腳踏實地,努力提高自我,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溫暖在陽光之下,再次擁入偉大祖國的懷抱之中時,我感覺心中已植入這塊神圣的凈土,接受了這場靈魂的洗禮。祖國在我心中!我心里暗暗發誓:我們的紅旗使用烈士的鮮血險些染成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時代,一定要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把無產階級進行到底。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時間:2023-08-14 作者:余家進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