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學子三下鄉|“青”聽童心,守護“童”行,我們在行動
愛開大學生網8月14日電(通訊員 盧雅淼)為推動全體成員深度參與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紅鳳同心社“情暖橋南鎮,共'童'享未來”暑期實踐團在主活動基礎上,衍生出了“心聲同傳遞”——留守兒童家庭訪談活動和“信筑橋南情”——書信陪伴活動兩個子活動。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為身邊的留守兒童帶去溫暖。
線下調研小組來到了橋南鎮李同學的家中進行家訪。李同學目前四年級,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病情較輕的父親外出打工,家中一切由80歲的爺爺照顧。耄耋之年,還要撐起家庭的重擔,爺爺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平時十分懂事。在采訪時爺爺驕傲地說到,“孩子一放學就回來,有多少作業都自己做,自覺得很,學習也好。屋里獎狀也有好幾個。”
對于爺爺來說,生活的苦都會因為懂事的孫子這顆糖而被甜化;對于孩子而言,爺爺就是他的一片天。他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相互慰藉,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調研組尚鑫婕同學在家訪后有感而發,她說:“對于留守兒童家庭的走訪,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么多的辛苦與不易。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一直有一群孩子在困境和苦難中艱辛成長,他們并沒有因為此時的困境而退縮,而是拼搏向上,更加堅強勇毅的向前出發。我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激勵,希望他們都能有更好的未來。”
數據組同學來到榆林市沙河口街道,走訪了身邊一位特殊的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琪琪(化名)。琪琪的父親是消防員,在她上小學六年級時因公犧牲,為了支撐家庭,她的媽媽長期外出打工,平時只能和外公外婆相依為命。在家訪后,盧雅淼同學深受觸動,主動加了孩子的微信,告訴琪琪,“只要有需要,可以隨時聯系,不用不好意思,我一定盡全力幫助你!”后來,在數據組將要離開調研地點時,盧同學還寫了一封信給琪琪,字里行間滿是愛與關懷。盧同學說,“我想讓她知道,她也是在滿滿愛意中長大的孩子,雖然父母不能陪伴左右,但她得到的愛不會比別人少分毫”。
語言可以拉進人與人的關系,文字可以縮短心與心的距離。只有用心傾聽,才能聽到心的聲音,幾頁薄紙也有無法比量的力量。一次家訪,一封書信,一份愛心,一同前行。希望與愛,從未離開,愿每個生命都被溫暖陪伴。
時間:2023-08-14 作者:盧雅淼 來源:西安外國語大學紅鳳同心社“情暖橋南鎮,共‘童’享未來”暑期社會調研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