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的特色在生態旅游,優勢也在生態旅游。如何把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這座’綠水青山’打造成我們的‘金山銀山’,是全縣人民需要做好的大文章。”在召開的夏津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座談會上,縣委書記圍繞全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及如何擦亮“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兩個問題做出重要講話。8月1日,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椹”同行,家鄉產業調研實踐團走訪夏津縣蘇留莊鎮人民政府,對該縣的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展開調研。
大力扶持,保護與發展并駕齊驅“公元前602年,黃河改道留下30多頃狹長荒蕪的沙灘地,為防風固沙當地百姓種植12.8萬畝古桑樹。本縣從2006年對其開發,現存古桑樹10萬余株。”夏津縣蘇留莊鎮團委書記孟德新向調研隊隊員介紹到。古桑數量眾多,如何進行管理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自2007年,本縣進行古桑樹掛牌登記保護,每株桑樹補償桑農保護費用10元。2015年,本縣設立旅游扶貧資金。2017年3月,本縣成立桑產業保護發展中心。同時,本縣多次邀請專家進行桑產業發展規劃對桑產業未來五年至十年的發展做準備。”孟書記繼續說到。
每年的 5月19日是夏津縣采摘節,節日持續45天,期間,各地的游客可以觀賞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景區,還可以進入種植園內免費采摘。采摘節期間,夏津縣客流量由最初的10萬人次增長到120萬人次,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在椹果采摘淡季期間,有各具特色的其他節日作為補充吸引游客。4月初,梨花開,便有梨花節到來,夏津縣共有梨花賞花景區1000余畝,整個梨花節將持續10天;5月1日是槐花節,為期10天;德百旅游度假村的建設補充了暑期的空檔;9月初至國慶期間是金梨采摘節;進入冬季,滑雪,泡溫泉便是游客最佳的選擇。一年下來,夏津縣正逐步豐富旅游資源,形成完整的生態旅游格局。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蘇留莊鎮團委書記孟德新
固本強基,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看那,好大的停車場!”路過椹仙村時,調研隊成員危平安激動地說道。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面積5200公頃。 森林公園植物資源豐富,有55科117屬210種,森覆蓋率達61.8%,是夏津縣城區生態配套區和天然植物園。椹仙村便是景區之一。
隨后,調研隊成員依次抵達杏塢園、頤壽園,進行實地考察。據景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園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在國家廁所革命的號召下,公園內五大景區增設30個獨立公共廁所,并對公廁的間距、位置統一規劃布局,目前各景區的公廁位置明顯,指示標志醒目。城鄉環衛建設一體化項目中的八個村依托古桑樹群均建有免費城市公園,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閑娛樂場所。旅游專線3路公交貫穿景區始終,分別經過頤壽園、金柿園、杏塢園、香雪園等重要景區。為緩解交通壓力,景區外公路寬度由5米拓展至10米,停車場建設面積共計8萬余平方米,同時,在采摘節、梨花節等旅游旺季,交通部門增設加班執勤人員,保障游客和居民出行通暢。

圖為調研對成員抵達頤壽園
種類繁多,地域特色明顯除了旅游景區,夏津種類繁多的特色產品是吸引游客的另一方面。第二天,調研隊成員抵達夏津古桑博物館。津古桑博物館結合京東商城夏津特產館、淘寶特色中國夏津館,積極推進夏津農特產品電商標準化、品牌化、高品質發展。目前,特色館聚合了夏津縣多種地方特色產品,如桑葉茶、桑椹干、椹果酒、布袋雞、珍珠琪、銀絲面、小米雜糧、汪家驢肉、風干雞、手工棉被、老榆木家具等,真正實現了線下產品產業鏈整合,線上統一展示銷售。同時,特色館聯合杭州甲骨文科技集團推出了全市首個農產品二維碼追溯系統,為入館產品提供二維碼溯源認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讓管理更透明、品質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