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7月26日至8月10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以‘科技藍’傳遞‘中國紅’—‘鏈’上井岡”暑期實踐小隊遠赴井岡山,在井岡山市茨坪鎮和拿山鎮開展以“賡續紅色血脈,復興革命老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切身感悟紅色文化,實地調研紅色文旅發展潛力,構思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賦能紅旅產業的應用場景。

圖分別為團隊在井岡山下、毛澤東同志舊居(大井)合影留念
一、跨越時空隧道,憶井岡山精神
實踐團隊首先前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觀看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重上井岡山”的珍貴記錄片,深入了解兩位領導人“重上井岡山”的歷史故事。在博物館內,通過實地參觀眾多革命文物,隊員們系統地重溫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加深了對過往崢嶸歲月的感懷和民族精神的崇敬,深切感受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真理,充分表達了對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隨后,實踐團隊前往茨坪鎮走訪慰問老黨員同志,細心聆聽三位老黨員講述他們的事跡。“黨需要我們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建設井岡山革命老區”“工作中帶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切切細語展現的是老黨員們的赤子之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時代在變,老一輩黨員同志一生堅守的優良品質更需新時代青年的不斷傳承。
此外,實踐團隊還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重溫入團誓詞;在毛澤東同志舊居觀看實物展陳、聆聽革命歷史。通過追憶革命歷史,追思革命先烈,追尋初心使命,心靈受到震撼,靈魂得到洗禮,信念更加堅定,進一步增強了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思想行動自覺。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為建立紅色政權而犧牲的劉仁堪烈士所使用過的藤籃、筆筒和教科書

圖為團隊成員深情注目遠處的毛主席雕像
二、發掘生態美麗,助力紅旅茁壯發展
“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是毛主席重返井岡山時所提筆抒寫。彈指一揮間,九十六年過去,曾經的革命根據地,如今早已“舊貌變新顏”。黃洋界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五大哨口之一,記錄下諸多紅色故事、保衛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如今,井岡山市政府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與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相結合,在大力弘揚革命精神的同時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使黃洋界景區成為當今紅色文旅業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黃洋界保衛戰舊址群,實踐團隊成員瞻仰黃洋界保衛戰紀念碑、重走當年朱毛紅軍挑糧小道,崎嶇濕滑的山道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以朱毛為代表的革命前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尚品格。在大井朱毛舊居,屋后兩樹猗猗常青,“讀書石”昭思奮斗,眼前場景重現著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此后部署戰斗的革命故事。在小井,隊員們暢談革命歷史,走進紅軍醫院;爬上后山,親身體驗采掘草藥;拜訪紅軍烈士墓,獻花鞠躬。
一路走下來,再到水口和龍潭瀑布。雄偉險峻的地勢造就了“五潭十八瀑”的壯麗景觀。水聲震耳,水霧如煙。置身于此,仿佛能夠感受到井岡山的紅色血脈,似乎能夠聽到先輩們的呼喊和戰斗的槍聲。在滿眼的綠意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小隊成員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也看到了井岡山紅旅的無限潛力。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黃洋界保衛戰

圖為團隊成員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
三、新型業態煥活力,鄉村振興促發展
“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近年來,井岡山市乘數字東風,大力發展新業態,闖出數字化“富農”新道路。實踐團隊來到井岡山直播經濟總部大樓和井岡蜜柚果園,實地考察“新農人矩陣”的構建,調研當地農業特色富民產業,探索井岡山區塊鏈經濟生態。
小隊成員觀察到,無論是目前不斷擴大業務、由直播帶貨發展為直播云旅游的直播經濟,還是推動傳統農產業與新興技術區塊鏈結合的井岡蜜柚,當中的關鍵都是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精神,在這片紅色沃土長大的人們,在珍視紅色歷史的同時,也認真思索用好用活紅色資源,不斷強化數字經濟配套服務,這更是增強了實踐團產生了將區塊鏈與紅色文旅結合的應用未來的無限信心。
圖為團隊成員嘗試為井岡山特產云耳、干菜、茶樹菇進行直播帶貨

圖為團隊成員嘗試為井岡山特產黃桃、梨子進行直播帶貨

圖為團隊成員在井岡山直播經濟總部大樓的售后服務部進行創新點記錄
圖為拿山鎮果園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介紹“井岡蜜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