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東風精神,老一輩建設者回憶錄
在汽車工業的發展長河中,二汽(第二汽車制造廠)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為我國的汽車產業立下了赫赫戰功。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四位二汽的老員工分別是馬常青、童志妙、柴林峰、杜恩志,他們用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童志妙、馬常青、柴林峰分別于1968、1969、1984年加入二汽,從 上海、沈陽、河南來的,當時的他們都是隨著父母來到十堰,懷揣著對汽車制造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童奶奶是最先到的一批,回憶起最初的日子,童奶奶感慨萬千:“那時候條件艱苦,什么都要自己建,建房子的磚都要自己卸下來,那一上午不停的搬,腰都沒知覺了,但大家的干勁十足。每天都在為了實現汽車國產化的目標而努力拼搏。”而杜恩志則是81年作為大學生分配到二汽的,以技術支持二汽發展。
在二汽的發展歷程中,技術創新始終是核心驅動力。杜恩志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研發和生產,他見證了從手工制造到自動化流水線的巨大轉變。“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凝聚著全體員工的智慧和汗水,我們不斷攻克難題,只為造出更好的汽車。”
談到團隊精神,馬常青眼中滿是自豪:“在二汽,大家就像一家人,他們的父母是創業者,他們是建設者,下一代則是守業者,一代接一代,二汽在一家又一家的努力下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為我國汽車工業作出巨大貢獻。遇到困難時,沒有人退縮,都是齊心協力往前沖。”這種團結一心的精神,成為了二汽不斷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童志妙還提到了“馬燈精神”。她說“二汽一直秉持著馬燈精神,馬燈精神的來源就是當時沒有電,大家都提著馬燈晚上生產,在馬燈的照耀下生產出來了第一臺車!”
如今,雖然已經退休,但他們對二汽的關注從未減少。他們對新一代二汽人寄予厚望:“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繼承和發揚二汽的優良傳統,不斷創新,為我國的汽車工業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二汽的發展是我國汽車工業崛起的一個縮影,而像馬常青、童志妙、柴林峰、杜恩志這樣的老員工們,正是這段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砥礪前行,為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