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不可磨滅的民族傷痛
(供稿員:岳欣悅)2024年7月29日,當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那段黑暗的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慘痛記憶依舊深深刺痛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7月29日,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訪問紅色基地實踐隊的成員李瑞琦同學參觀了位于南京市建鄴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里是國家公祭儀式的固定舉辦地,有著濃濃的戰爭和凄慘氛圍,極高的還原了當年進行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當時先輩們的驚恐與哀傷,更激發的我們濃濃的愛國情懷。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下,無關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無法將勿忘國恥淡忘。針對日本民眾與政府的扯皮和否認,世界上充斥著中國人老是揪著南京大屠殺不放的聲音。但我們作為先祖們的子孫,我們沒有經歷過他們的苦難,因此我們也沒有資格代替他們原諒日軍的酷刑。
剛剛走進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便被一面巨大的背景板吸引了注意,可當我真正走近看到了上面的文字時,一種巨大的恐懼與悲痛充實了我的內心。這塊背景板上寫的是關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的口述。她在采訪中提到:“我家九口人在一天之內被日軍殺死了七口人,我一想起,就忍不住流淚,眼睛都哭壞了”多么小眾的文字呀!我難以想象在一天之內失去這么多親人,要背負著怎樣的傷痛,我也不愿意想象當她看到親人倒在自己身邊時,有多么的絕望。可當我懷著巨大的同情,讀完這些文字時,針對于李秀英個人,我內心竟然還有一絲確幸。我很高興李秀英能夠在這次大屠殺中 存活下來。可是當我繼續讀下去的時候,心底的那一絲劫后余生的慶幸卻被現實擊的粉碎。是啊,李秀英同志確實活了下來,但她付出的代價也是難以想象的,她被日軍刺了30多刀,身體上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但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是,她在這次浩劫中毀了容,也失去了孩子。這對一個母親而言是多么難以接受啊!他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是身體和心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殘。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她每次想起時都會流淚。我想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生難以治愈的創傷,李秀英的一生都被遺憾和悲傷籠罩著。或許她的生存早已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意愿了,她還背負著家族的復興,親人的希望。對于一個年事已高的女性而言,她的生活也太過沉重了吧!
還沒等我從剛在李秀英的悲傷經歷中回過神來,隨著我們的繼續探索,一樁樁一件件歷史實錄,一次次刷新著我們的認知。更多的遇難者緊隨在李秀蘭的身后,我想知道在他們的身上又發生了怎樣令人悲痛的事件,我想透過他們進一步探索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但是當他們將自己的過往剖析在我們大家的眼前時,我們卻不敢去深究。我們無法從他人的悲傷中瀟灑的抽身,或者可以說,實踐隊的成員們都深深的陷了進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不僅是幸存者自身的慘痛經歷,還在無聲中控告著日軍更多滅絕人寰的屠戮。
他們的行為,似乎不像是占領我們的領土,奴隸我們的人民,他們更像是在讓中華民族亡國滅種。日軍們似乎要將剛從海面上徐徐升起的一輪新日,徹底擊殺在搖籃里,讓襁褓中的東方巨嬰沉入一望無際的浩瀚深淵。日軍在占領了南京之后,他們不僅大肆屠戮我們的人民,他還放火毀城,燒掉了南京1/3的建筑。他沉重打擊了我們的人民,打擊了我們的經濟。
中國作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當今的國際趨勢不允許我們與和平的理念背道而馳,也許我們無法用暴力的方式“以彼之道,還彼之施”
圖為實踐隊成員觀看歷史反思繪圖 通訊員 李瑞琦 供圖
但我們可以堅守和平的態度,將優雅的東方巨獅喚醒,讓歷史的悲劇不再上演,用實力讓歷史得以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