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七月,陽光熾熱而充滿活力,安徽工業大學鋼鐵行業發展史與工匠精神深度調研暑期社會實踐隊的成員們,懷揣著對鋼鐵工業的敬仰與對工匠精神的探索之心,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征途。7月22日,這一天,實踐隊員們深入上海寶鋼歷史陳列館與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鋼鐵之旅,旨在挖掘鋼鐵行業的輝煌歷史,感悟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向著鋼鐵的殿堂進發
清晨的微風中,實踐隊的成員們帶著行囊和滿腔的熱情,從安徽工業大學出發,前往上海。車窗外,風景如畫,但實踐隊員們的心早已飛向了那片鋼鐵的海洋——寶鋼。作為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代表性企業,寶鋼不僅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縮影,更是工匠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
鋼鐵的史詩與工匠的榮耀
抵達上海后,實踐隊的第一站是寶鋼歷史陳列館。走進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建筑,仿佛瞬間穿越回了那個鋼鐵洪流涌動的年代。館內,一件件珍貴的展品、一幅幅生動的照片,無聲地講述著寶鋼從誕生到壯大的傳奇故事。

圖為實踐隊員在上海寶鋼歷史陳列館前的合照。朱琛宇 供圖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寶鋼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艱苦創業,到后來的技術革新、產業升級,寶鋼人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踐隊員們被寶鋼人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也被他們在技術創新上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勇氣所折服。
特別的是,在陳列館中,實踐隊員們看到了許多關于工匠精神的展示。無論是老一輩技術工人手工打造的精美工具,還是現代化生產線上智能機器人的精準操作,都體現了工匠精神的精髓——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寶鋼人的心中,成為他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城市的記憶與鋼鐵的印記
離開寶鋼歷史陳列館后,實踐隊前往了上海歷史博物館。這里,是了解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窗口。漫步在博物館的展廳中,實踐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特別關注了與鋼鐵工業相關的歷史片段。從早期的鐵匠鋪到近代的鋼鐵廠,從手工鍛造到機械化生產,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在上海這座城市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實踐隊員看到了鋼鐵如何成為城市建設的基石,如何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實踐隊員也感受到了鋼鐵工業背后所蘊含的工匠精神——那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對責任的勇于擔當。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對參觀的物品進行討論。朱琛宇 供圖
匠心與時代的共鳴
經過一天的調研,實踐隊員收獲頗豐,感悟良多。在寶鋼歷史陳列館和上海歷史博物館的所見所聞,讓實踐隊員對鋼鐵行業的發展史和工匠精神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首先,實踐隊員深刻感受到了鋼鐵工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鋼鐵工業不僅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與進步。它見證了國家的崛起與強大,也承載著民族的希望與未來。
其次,實踐隊員深刻領悟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價值。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追求,更是一種對品質、對創新的執著與堅守。在寶鋼的發展歷程中,實踐隊員們看到了無數工匠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他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不僅推動了寶鋼的發展壯大,也為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最后,實踐隊員更加堅定了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作為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踐隊員要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同時,實踐隊員們還要關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熱點問題,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更要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圖為實踐隊員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大廳的合照。朱琛宇 供圖
銘記歷史,展望未來
隨著夕陽西下,實踐隊結束了這一天的調研活動。回望來時的路,實踐隊員感慨萬千;展望未來,實踐隊員信心滿懷。這次上海之行不僅讓實踐隊員們對鋼鐵行業的發展史和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讓實踐隊員們明白了作為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實踐隊員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他們們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都會銘記這段經歷、傳承這份精神繼續在各自的領域里發光發熱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