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淮陰工學院自動化學院文化薪火實踐團以“傳承與創新:非遺文化的現代化路徑”為主題,來到我國重要的非遺文化傳承地——馬莊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馬莊村的深厚歷史和獨特地域文化。

實踐團成員的第一站是香包展廳,這里充滿了文化韻味和藝術氣息。展廳內展示了從傳統圖案如福字、壽桃到現代創意設計的各種香包,材質多樣,內含薰衣草、艾草等香料,散發出不同的香氣。游客可以在DIY體驗區親手制作香包,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香料,體驗制作的樂趣,增進對香包文化的了解。

第二站實踐團成員來到工藝車間,采訪了一位七十多歲的奶奶。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制作香包,技藝精湛。奶奶詳細講述了香包的發展歷程:古代香包用于驅邪祈福,宋代香囊使用普遍,明代香包成為禮物,清代則作為情人間的信物。現代香包多用于節日裝飾,承載著吉祥祈福的意義。

在第三站的香包制作體驗中,在奶奶的指導下,實踐團成員親手制作了香包。制作過程需要準備彩色絲線、彩綢、香料等材料,經過剪裁、刺繡、填充、縫合和裝飾等步驟,一個香包就完成了。這一過程使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這項手工藝的精妙和傳統技藝的魅力。

通過這次體驗,實踐團成員深刻理解了馬莊香包文化及其背后的歷史。香包不僅是香料和布料的簡單組合,更承載了世代相傳的智慧和技藝。現代馬莊人不斷探索創新,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結合,使香包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