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產生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垃圾分類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環保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然而,垃圾分類仍然在很多地方存在普及不足的問題,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方法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為了緩解垃圾分類存在的普及不足的問題,2025年1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永钚言棄實踐隊隊員深入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柏林莊鎮策劃并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和環境優化社會實踐活動。
調研先行在社會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通過線下發布調研問卷、走訪調研等方式調查了當地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施情況,為綠色中國的發展以及助力宜居鄉村的建設提供數據參考。同時,實踐團隊根據當地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實際看法和茅草村的現狀與當地居委會進行溝通交流、經驗分享。
圖為實踐隊員通過走訪調研調查當地居民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施情況。隋鑫偉 供圖
實踐現場實踐隊員在村中多個垃圾分類亭設立了圖文展示牌并以化學角度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向他們發放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單,詳細介紹了生活垃圾的四分類體系,包括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有關的垃圾分類知識。此外,實踐現場還設置了垃圾分類實操環節。實踐隊員準備了各種垃圾樣本,讓居民們親手進行分類操作。通過這一環節,居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
圖為實踐隊員與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實操。隋鑫偉 供圖
隨后,實踐隊員深入村莊每一戶居民家中親自打掃衛生,并開展面對面的垃圾分類指導和示范活動。隊員們耐心地向村民解釋干濕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演示正確的分類方法。為了方便村民日常操作,實踐隊還向每戶家庭發放了專門設計的干濕垃圾桶和廚余有害垃圾桶,確保垃圾分類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活動最后,永钚言棄社會實踐隊所有成員在樹山村內開展了垃圾撿拾活動。他們沿著村內道路、木棧道認真撿拾被丟棄的垃圾,為樹山村的美麗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居民反響其實在社區剛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之初,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標準和流程不熟悉,導致其對于垃圾分類工作存在不理解的現象。通過實踐隊以及相關組織的努力,一些社區居民漸漸轉變了他們的意識:從剛開始覺得垃圾分類麻煩,覺得自己幾十年來都是隨意把垃圾丟入垃圾箱里,現在這樣的模式使得他們的雙手和大腦浪費在丟垃圾這樣的小事上;到現在,經過多方的努力,居民逐漸接受了這種保護環境,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垃圾分類丟垃圾模式。
圖為永钚言棄社會實踐隊員的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隋鑫偉 供圖
垃圾分類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倡導低碳生活,創造生態家園,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永钚言棄實踐隊隊員秉承師范教育傳統,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立足鄉村實際,引導人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工作,樹立垃圾分類意識。不僅展現了青年的擔當與責任,更有助于綠色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